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8章 田賦,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多。反正朱祁鎮不知道,而今北京,通州這幾十個大糧倉之中,所有糧食加起來,有沒有一千多萬石。
別的不說,漕運每年運輸四百萬石糧食,就足夠支撐京師了。
也就是說,這一千多萬石,可以頂漕運兩三年的運輸糧,頂每年三分之一,近二分之一的國家收入,十年的財政結餘。
朱祁鎮細細看了,大部分是因災害免除之前的欠稅。但是有一次,是宣宗皇帝大手筆免除了江南三百多萬石的糧稅。
“這不正常。”朱祁鎮立即敏銳的感覺到了。
“很多地方的欠糧,即便是不免,也徵不上來了。很多都是假借天災的名義免除的。有數次,根本沒有藉口,就直接免除了。”
在朱祁鎮看來,國家的徵稅能力,是國家非常重要的職能之一。他之前,依稀記得,明代末期賦稅就收不上來了。
而今看來,這是明代從孃胎裡面帶出來的病。
洪宣之間,明朝國力雖然不能稱鼎盛,但是就財政而來,還是相當健康的,這個時候,收不上來,將來的事情還用想。
朱祁鎮說道:“朕要去太皇太后。”
王振見了,連忙攔住,說道:“陛下,而今雨還沒有停,陛下何不稍等片刻,而且這個問題,奴婢可以為陛下解答一二。”
朱祁鎮微微有些吃驚,說道:“王大伴請講。”
王振說道:“國朝賦稅其實是有定額的。太祖皇帝慮百官擾民太甚,就在洪武年間確定了各府縣,要繳納的糧稅,不經官府之手,而由糧長轉運。”
王振的這番話,如果對之前的朱祁鎮,根本不知道是什麼意思。
但是他這半年之內,對大明朝的上上下下一直摸索,不敢說太明白,但是一些基本常識,還是知道的。
比如是糧長。
糧長乃是太祖皇帝特別設定的頭銜,甚至不能說官吏,主要負責將各戶的賦稅徵齊,然後運輸到朝廷指定的地方。
“這有什麼問題?”朱祁鎮說道。
“陛下,糧長收糧是按黃冊收的,但是黃冊不準,已經不是一日兩日了。很多地方有百姓遷徙,絕戶,戶口不準,自然徵收不到,在洪武年間,還有糧長往裡面貼錢,而今差錯過多,根本貼不起來。”
“當然,也有刁民鬧事,不想交皇糧國稅,而文官都講聖賢之道,下不去手。”
“要真收上來,恐怕要出人命了。”
“這些是真收不上來的。”
“當然,也有假收不上來的。就是地方大族,託庇一方,玩弄文書,欺上瞞下。篡改黃冊之事,都有一兩起。”王振說道:“不用雷霆手段,總就是有些人有僥倖心理。”
朱祁鎮對王振有一點刮目相看了。
他因為王振在歷史上的名聲,故而看王振帶了有色眼鏡。覺得王振擔不起大任。而今不過承太皇太后的心思辦事而已。
卻不想王振在國家大事上,還是有些見地的。
王振見朱祁鎮看他的眼光有些不同,心中大喜立即說道:“欠糧最多的就是江南,主要是江南民田官田不分,官田乃是太祖皇帝取張士誠親眷將官的田產,田稅很高,民田與之相比,不過半數而已。”
“開國數十年,很多田契流轉,百姓覺得不公,不樂納糧。所以江南糧稅拖得最多。這一千多萬石欠稅,一半都是江南欠下來的。”
朱祁鎮細細看著他手中的表格,說道:“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朝廷從江南征收的糧食太多了,蘇州一府抵別處一省。如此一來,江南百姓如何肯納糧。”
王振聽了,立即說道:“陛下英明。”
朱祁鎮心中暗道:“而今是讀書人詭寄田產似乎還不多,欠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江南重賦問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