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章 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了文淵閣之中。

這個時候,文淵閣之中,就已經忙碌無比了。

文淵閣之中的格局也變了,之前是一張金交椅放在最中間,用紅布蒙了。這是皇帝御座,除非皇帝過來,否則是不用的。

內閣五位都在御座之下,兩側長桌,長凳。這長凳就是到了現在,有些學校食堂還在用的,刷著紅漆的長木板凳,沒有靠背的。

而今上首卻是兩把椅子,王振知道一把是給皇帝的,一把是給太皇太后的。

上次太皇太后帶著皇帝來到此地,就是如此坐的,只是將這個格局保留下來了。

每天早上,就有無數奏疏從天下兩京十三省六部五軍都督府,六科都察院呈遞到這裡來,然後中書舍人們再將這些奏疏分類,呈給內閣諸位批閱,

內閣票擬之後,再令小太監,送到宮中,本來該是皇帝批閱的,而今卻是王振代勞之。

王振批紅之後,再將奏疏送回內閣。

這個時候,內閣才根據披紅,擬詔,然後送往尚寶司用印,大明有二十四塊玉璽,不同的事情用不同的玉璽,這裡就不用說了。

這個流程走下來,才是有法律意義的聖旨。而即便是聖旨也有被下面官員封還的。

至於沒有走這個流程的皇帝旨意都是中旨。

當然了,皇帝權威重的時候,聖旨與中旨的分別可能不大。

最少在王振心中覺得是這樣的,所以他才想皇帝一道中旨,令內閣全部聽令。

雖然天子重孝在身,宣宗皇帝駕崩還沒有二十七天,但是天下事務可不會因為皇帝大行而停止。

所以內閣之中,早已忙碌起來了。

王振到了,楊士奇停下手中的筆,起身說道:“王公公,王公公不在宮中伺候陛下,怎麼來這裡了?”

王振不敢在楊士奇面前拿大,立即行禮說道:“瞧楊閣老說的,奴婢沒事就不能來了,再說皇爺有命,令奴婢請楊榮楊大人去乾清宮。”

楊士奇聽了,心中一動,說道:“可是太皇太后也在?”

王振說道:“太皇太后不在,唯有皇爺在。”

楊士奇聽了呼吸微微一亂,隨即平復下來,看著楊榮。楊榮的眉角一絲喜色飛過,隨即收斂了,對楊士奇說道:“東里公,我去去就來,這裡叫勞煩東里公了。”

楊士奇說道:“勉仁去吧,這裡有我,誤不了國家大事。”

楊士奇本名寓,字士奇,號東里。只是楊士奇的字太響亮,反而本名少有人知道了。楊榮的字為勉仁。

兩人看似平淡的對話,但是卻別有暗流。

三楊在一起,並不意味三楊內部就是一團和氣。

恰恰相反,楊士奇與楊榮之間的關係很不好,老大與老二之間關係能好了?唯有楊溥年紀尚輕,甘心做在老三的位置上,到時候與兩人之間衝突不多。

這是正統登基之後,第一次私下召見大臣,至於之前,都有太皇太后在,朱祁鎮只是做陪而已。

楊榮第一個被召見,是不是說明,小皇帝聖心所在。而楊士奇一直知道,楊榮想壓過自己一頭,而今不得不多想一點。

楊榮與王振來到了乾清宮偏殿之中。

朱祁鎮一身孝衣,剛剛還在為宣宗皇帝守靈。也是冬日,再加上很多措施,這才保住宣宗皇帝龍體。

只是這幾日,就要移靈了,固然皇陵還沒有修建好,但是暫時停靈的地方,卻已經修建好了。

宣宗皇帝梓宮出京的時候,就是宣宗皇帝那些妃子殉死之時,故而朱祁鎮很急。他見了楊榮說道:“朕聽說,先帝在時,凡有事情不決者,都與先生相商,今朕年幼無知,有一件事情想要請教先生。”

楊榮聽了朱祁鎮說起宣宗皇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