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78章 冼景主持天理報,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紙,我們成本就能壓縮下三分之一。”
天津乃是木材加工業的中心,故而這種碎木木屑鋸末等等很便宜,甚至可以說不要錢,所以這紙才這麼便宜。
當然了,不是市面上沒有更便宜的紙張。
只是最便宜的紙張根本不能用來印刷。
其實單單紙張的成本並不能降低這麼多,但是吳與弼將其他成本能壓縮的都壓縮了。
比如吳與弼就沒有工資,也就是說他而今是做白工,天理報之中,很多人都是這樣的,什麼稿酬,什麼工資,他們都沒有見過。
更多是撥亂反正的使命感。
吳與弼本能的皺眉。
冼景只能繼續勸道:“明報在地方上很多時候當告示與用,比如在佛山,常年將最新的明報貼在牆頭之上。所以要好紙。但是我們是不用的。”
前文說過,在大明每一個縣衙前面都有一處貼告示的地方,這是太祖皇帝定下來的,而今明報盛行,地方上直接多訂一分,然後貼在外面。
畢竟國家大事都在其中了。
冼景還想再說。吳與弼說道:“我將這天理報交給你來管,你能不能轉虧為盈?”
冼景說道:“弟子願意一試。”
“好。”吳與弼說道:“這些事情就不用給我說了,你就去辦吧。”
吳與弼早就知道一件事情,他是搞不定天理報,天理報在他手中,只能越賠越多。而冼景是商人世家出身,似乎有些主意,就放手讓他做了。
冼景很快,做到了第一點,將天津紙換成了少府紙,如此一來,天理報只能說賠得少一點。
如果賣得多了,冼景還能壓縮成本,或許就有一點盈利了。
只是這並不的可能。
明報經營了這麼多年,每一分發行不過數萬份,要知道這其中有一半被外地人賣走了。
而天理報雖然也有外銷,但是數量遠遠比不上明報了。
畢竟很多地方都稱明報為官報。
冼景很快就想出了辦法,他讓報紙騰出幾個版面。他與北京有名大商人商議一番。
不是打廣告,而是讓他們出錢請名家寫一些墓誌銘,或者為他們父母寫一些傳記之類的文章。
要知道,這其實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歷史上李東陽清貧之極,每日都是為人寫這樣的文章來養家的。
而這些有錢人寫了這樣的文章,自然要想讓人看的。但是哪裡有報紙上能讓更多人看到,讓名家寫文,價格從來不低,既然這個錢都掏了,不在乎再多給幾個。而且名家的文章,質量上大體是可以保證的。
當然了,如果不能保證,也不是丟報社的名頭。而是丟某位名家的名頭。
於是乎,冼景這一手憑空為天理報社弄了每月千兩上下的收益,讓天理報社不僅僅轉虧為盈,而且能給工作人員發工資了。
冼景似乎可以冠上寫軟文的祖師爺了。
冼景有了一個好開端之後,又是費心在小說之上了。
不用朱祁鎮推廣,歷史上大明小說發展本來就不錯。而朱祁鎮建立很多學校,再加上報紙的盛行,本身就推進了小說的發展。
冼景敏感的察覺,似乎小說才能為報紙帶來更大銷量。
只是僅僅是這樣,讓吳與弼很滿意。
吳與弼可從來沒有想到,天理報還能不虧錢。
甚至為了開啟生意,吳與弼親自為人寫了好幾篇悼文之類。一時間似乎形成了風潮,如果一個去世了,沒有在報紙上有悼文的話,就不能顯示出自己的身份地位。
不過,吳與弼也不是光關心天理報了,對冼景的事情也操心不少,他終於找到了一條門路,雖然不能直達御前,但卻可以直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