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3章 送別,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于謙看著朱祁鎮,猶豫了好一陣子。
于謙豈能沒有話要說?只是他更知道說了就有用嗎?
雖然于謙的身體不堪,但是這些對於謙來說,並非不能克服的。真正讓于謙想要離去的原因,就是朱祁鎮大刀闊斧的改革。
于謙說道:“老臣有一事不明瞭,還請陛下指點。”
朱祁鎮說道:“先生儘管說。”
于謙說道:“陛下,除卻清理胥吏之外,陛下到底想做什麼?”
朱祁鎮沉吟一會兒,說道:“先生,有些話,還希望先生保密。”
于謙說道:“請陛下放心,不管說了什麼話,老臣出了這個院子,都會忘得乾乾淨淨的。”
朱祁鎮說道:“先生可知道遵化鐵廠?”
于謙說道:“臣如果不知道,那就太孤陋寡聞了。”
遵化鐵廠而今已經是大名鼎鼎的,號稱天下鐵器出遵化。遵化鐵料甚至在西北都有,可見遵化鐵廠名聲之廣。
朱祁鎮說道:“遵化鐵廠人數不少,工匠數千人,僱傭壯丁大概兩三萬人之多,還有一些百姓依附遵化鐵廠生活,這些人滿打滿算,不過一縣之地,但是先生可知道,遵化鐵廠一年的利潤在多少?”
于謙心中估計遵化鐵廠的規模,沉吟了片刻說道:“三十萬兩?”
朱祁鎮說道:“每年在三百萬兩到四百萬兩之間。”
于謙大吃一驚,他萬萬沒有想都有這麼多?甚至可以說遵化鐵廠一年利潤,可以比朱祁鎮沒有進行鹽稅改革之前的大明朝廷白銀收入。
于謙估計三十萬兩,是按照江南最富有的縣來算的,他估計江南一個大縣每年賦稅三十萬兩,也是一個不能達到的數字。
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遵化鐵廠每年的利潤有這麼多?
遵化鐵廠是少府所有產業之中最賺錢的一處,沒有之一。
當然了,少府其他產業,大多數都能賺錢。不過遵化鐵廠的錢幾乎上都沒有被抽走,貼補到軍中,蒸汽機研究,等等方面了,每年上繳的才幾十萬兩,這才顯得不顯眼。
朱祁鎮乘熱打鐵說道:“先生,少府每年收入,已經大體與鹽稅相當了。”
少府內部以遵化鐵廠為核心的鋼鐵系,以景德鎮為中心的陶瓷系,以江南織造為中心的布匹系,還有在漠北有不少皇家馬場,還有毛紡紡織。至於海上貿易,京城的商鋪租金等等,雜七雜八的收入,每一項都幾萬兩收入。
所以少府不知不覺之間,就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的商業帝國。
這也是一種必然。
少府在劉定之手中,做到了兩件事情,第一是大分工的體現,改變之前小作坊的手工業。
第二,就是將少府很多直接服務於宮廷的部門,或分割或發賣。完成了將少府從一個宮廷服務機構,變成了一個純粹的生產部門的轉變。
當然了,少府依然存在服務宮廷的屬性。
這樣的情況之下,雖然少府之中有著這樣那樣的弊端,但少府的生產效率高。在成本就能壓制其他商人。
當然了少府的背景也是少府大力發展的因素之一。
畢竟整個大明並不是一個純粹的商業社會,其中有很多的事情,都不可能用錢來解決,如果一個商人從一地發展到另外一地,定然要拜碼頭。
但是少府是什麼?
少府是皇帝的私產,即便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也不敢將主意打到少府頭上。
而今的少府令石璟,蕭規曹隨,並沒有對少府有什麼改變。說起來石璟也不是第一流的將領,但是在少府這個位置上,卻是護短的很,又是在戰場之上真刀真槍殺過人的,更是有底氣。
為少府發展撐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