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1章 中學教材,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于謙聽了,心中微微黯然。
知天命之年,于謙少了當初稜角,變得圓滑起來。
但是于謙內心之中的堅持並沒有一點點變化。
這也是于謙為什麼不想接手首輔之位的原因,身體是一個原因。但是他與皇帝的政見不合是另外一個原因。
但是身在其位,于謙依然覺得自己應該發表意見,雖然他知道,皇帝一定不聽的,于謙說道:“陛下,自從陛下親政以來,屢興大事,朝廷稅收量出為入,臣以為民足,國無有不足,而今南重於糧,北重於役。陛下欲致大同,無過於減役輕稅,與民休息,如江南之重賦,九邊驛傳之重役,都可以酌情消減,如此百姓才能同享太平之盛世。”
朱祁鎮沉默了一會兒。
其實他知道。
周忱的財政改革更多是以戶部為中心,是在中央層面的改革,對於最基層的田稅,周忱不敢加一指於其上。
而清丈田畝,也並沒有給百姓減輕多少負擔。
北方重於役,南方重於糧更是沒有一點變化。
甚至朝廷國力的增強,百姓付出的比之前要更多一點。
這也是對而今局面不同的解讀。
朱祁鎮是想做一個個徹底的改革,打通大明走向工業社會的道路。但是于謙的想法,是再做減法,限制朝廷開支,在維持朝廷執行的同時。讓利於民,減輕百姓負擔。讓百姓過的更好一點。
其實,真正說起來,讓一個普通老農在這裡。估計他們舉雙手贊同于謙的意見。
只是朱祁鎮看得更遠,為了推進變法改革,他手中必須有更多的資源,工業化的結果,對百姓來說,是好事,是仁政,但是工業化的過程,就不好說了。
而今只有朱祁鎮孤單的堅持。
此刻朱祁鎮深刻明白了商君的話:“愚者暗於成事,知者見於未萌,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
朱祁鎮說道:“先生之言,朕記下來了。”
也僅僅是記下來而已。朱祁鎮話音一轉,說道:“先生以為興學令可行乎?”
話說到這個局面,于謙還能說些什麼?只是他求去之心,從內心之中再次升起,說道:“陛下英明,老臣不如。”
朱祁鎮看著于謙的樣子,就知道于謙不可能在內閣之中久留了。
甚至於謙用自己的威望幫助朱祁鎮完成了辟雍之會,已經是報答了君臣之間知遇之恩了。要知道于謙雖然更偏向實用主義。但並不以為于謙對所謂新公羊的五世說,有多少相信。
其實而今整個朝廷也是如此。
公羊五世說作為一套理論,有多少人真正信服?在朱祁鎮心中也是有數的。
朱祁鎮心中暗道:“內閣的調整不能再拖了。”
之前,他一直拖著內閣調整,就是因為他現在要的是一個完全支援變法的內閣,而且有能力變法的內閣,其中每一個人,他都要好好斟酌。
無他,他要用內閣壓制百官,並推進各種變法。
這才是他遲遲不肯下定論的原因所在。
只是,不管而今有多少相信變法的理論,總之變法從醞釀階段進入了推行階段,如果說而今興學令,還有一些安撫朝臣的意味,下面的變法可就沒有這麼溫柔了。
所以,他急需一個強有力的內閣支援。
于謙似乎並沒有這個心思。
朱祁鎮說道:“先生就將此放出訊息吧。”
于謙與朱祁鎮統一意見之後,很快就興學令的有關內容就出現在明報之上。
而今大明也都習慣了明報的存在。
政令正式擬定之前,先在明報之上吹吹風,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只是這個訊息傳了出來,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