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45章 孔家南宗,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吳與弼說道:“臣觀貝大人言行,就知道這個月食應該是十拿九穩的。”
吳與弼也是不懂天文學,他在少年的時候,是讀過幾本天文學的著作。但是僅僅限於讀過而已,並沒有在上面有些建樹。
甚至少年時候讀過的一些書,而今也忘的七七八八了。
更多的天文學知識,是他在這一場新曆與舊曆的爭論之中,他自己臨陣磨槍的學習的。只是他雖然不懂天文,但是懂人心
新曆與舊曆之爭,本質上辟雍殿之爭的餘波,而今皇帝用衍聖公殺雞儆猴,誰還敢說些什麼。
自然沒有人敢繼續說些什麼。
再加上貝琳的文章,吳與弼雖然看不大明白,因為裡面有太多數字與星象記錄,但是卻能看出來貝琳的信心。
“只是,天文之學,從來是朝廷所禁,而今宣告天下,臣擔心有不軌之徒,枉稱星象,於朝廷不利?”
朱祁鎮輕輕一笑說道:“朝廷治亂,豈能這些小事上。這天文之禁,是時候該解開了。”
說到這裡,朱祁鎮一陣恍惚。當初被他想了不少辦法,最後被楊士奇給擋了回來的事情,而今是他一句話的事情了。
就在朱祁鎮與吳與弼商議的時候。福建嶽山書院的山長,孔希路遇見了他這一輩子最大的驚喜。
孔希路就是南孔當代的家主。
只是比起北孔世代顯赫的位置,南孔就顯得落魄多了。
自宋亡之後,南孔六代嫡支都沒有出仕,在衢州也是一個一般人家。甚至稱不上大族。在洪武初,孔希路的爺爺那一輩,有人當一個知縣,後來又落魄了,一個當官的人都沒有。
不過,比起北孔,南孔倒是有孔子的家風。
南孔的家風嚴謹,而且孔家的人縱然不能出仕,也是讀書不輟。很多人都到處教書為業,倒是培養了不少人才。
孔希路就是走這樣的道路的,科舉不成,就以教授弟子為業。也是有些名聲的,被人聘請為福建嶽山書院的山長。而這個嶽山書院,也不是官辦的,不過是福建這裡文化底蘊好,好幾個大家族聯合辦的一個書院,教授的也是本地弟子。
其實對應後世的標準,大抵是一個小學的規模。有幾百學士,從啟蒙到考秀才的,各個學習階段的都有。
孔希路得到的報酬也並不多。
日子過得也很是清貧,不過,品行很受當地尊重。是一個德高望重的老夫子。
孔希路覺得他這一輩子大抵就這樣過去了。但是萬萬沒有想到,這一日福建巡撫衙門居然親自走上門來。讓他繼承衍聖公的爵位。
一時間老先生滿臉通紅,一口氣幾乎喘不上來。好一陣子才算是平靜下來了。
說實話,南孔的人,小時候都想過如果衍聖公之位還在我家。
但也是想想而已。
萬萬沒有想過,這一件事情會真正的發生。
這簡直是一步登天,且不說那破天財富,單單是世襲衍聖公的榮耀,孔子嫡脈的影響力,就不是一般人能夠抵擋的。
聽聞皇帝召見,為了速度要他海路入京,這老爺子不顧自己五六十歲高齡毅然乘海船到天津,不過為了萬無一失,他帶上了自己的兒子,孔議一起入京。
先到泉州。卻見泉州港上船隻幾乎將海岸給填滿了。這是福建主要的港口之一,不僅僅要負責對外貿易,還有去夷州府的船隻,大多都是從這裡出發的。故而泉州港是非常擁擠的。福建巡撫已經多次提出要再開一個港,要麼讓泉州在附近再找一個新港口。
朝廷還沒有議定。
孔希路一輩子都沒有乘坐過海船。
這也是大明百姓對海船的普遍印象,雖然大明已經開海二十多年了。依靠海上吃飯的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