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55章 馳道利弊,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乘坐馳道的馬車。無他,于謙雖然聽說過馳道之能,但是真正乘坐卻沒有多少次。
他雖然已經決定致仕,但是內心之中,還是關心國事的,特別是他從西北迴來之後,建議朝廷先修從西安到輪臺的馳道。
他也擔心,此事有害於百姓。
於是乎,他在一次驛站下車之後,找了驛站之中一個民夫給了幾個大錢,問了一些話
這民夫見於謙身邊不過三四個老弱婦孺,只有義子於康兩三個年輕伴當。
只當是一戶普普通通的官宦人家,自然沒有隱瞞的意思。
于謙問道:“這馳道來了,可有好處?”
這民夫自稱三十多歲,但是滿臉皺紋,頭髮雖然沒有發白,但也枯黃的如同乾草,說道:“是有好處,之前繳納賦稅,都要運輸到了邊關的倉庫,要運好幾百裡,而今只需運到驛站就行了,就在那裡?”
這民夫一指,于謙順著看過去,卻看見一排排的庫房。于謙做了不知道多少年的地方官,不用進去看,直看外型就知道這些房子就是糧倉,當然了,至於裡面有多少糧草就不知道了。單單看庫房的規模,大概能容納一兩萬石糧食。
北方一個縣的夏秋兩稅大抵就這麼多,當然大縣小縣有所不同,與江南重賦是沒有辦法相比的。
其實這個現象,于謙也有發現,要知道馳道並非火車,馳道與馳道之間相隔幾十裡就會換馬,所以馳道站點,要比火車站點更加密集。
而每一個站點都有倉庫。
于謙心中其實已經有所猜測了。
不過,民夫所言驗證了于謙的猜測。
民夫說道:“繳納的賦稅,而今都運到這裡就行了,不過是前後腳的功夫,可省了大力氣了。”
南方重於糧,直接表現為江南重賦,而北方重於役,就是指北方各縣運輸到邊關的糧食。
于謙是做過地方關的,也是他提出很多地方運輸到邊關的糧食,七石不能到一石。
單單看著這一點,似乎是一個大大的善政。
于謙說道:“可有什麼壞處?”
民夫嘆息一聲,說道:“如果說壞處,就是這裡了。”民夫一指面前。
雖然馳道號稱能日行一兩百里,但是一般不趕時間,很少會這麼做,不說換馬休息的時間,單單在馳道上賓士的馬車,滋味都不是那麼舒服的。
想想沒有什麼減震的馬車賓士起來,那種搖晃的滋味,想想明白了。
一般來說,賓士一站,就會休息一會,然後再賓士一站,這樣一站站接力前進。如此一來,就給各個驛站來說,是一個發展的機會。
但是,對百姓來說,也是一個沉重的負擔。
無他,驛站的經費乃是朝廷與地方共同負擔的。
甚至說,驛站的經費大部分都是地方籌借的。
但是驛站的經費是一個無底洞。
大明剛剛開始的時候,對驛站的使用,還是有嚴格規定的,只有在兵部領了牌照才能使用。但是隨著法度鬆弛,很多人都無限制使用驛站。
這樣就出現了大量的虧空。
要知道驛站是不用給錢的。
朝廷給的經費是有限的,但是虧空是無限的,就會攤派給地方。而地方也沒有那麼多經費,更多讓百姓來承擔這樣的經費,或者讓百姓來服役。
百姓的各種重役之中,驛站就是其中之一。
而今馳道通行,朝廷下撥的錢糧多一點了,但是同樣的問題仍然存在著。甚至比以前更嚴重了。
但是即便如此,這個民夫還是說道:“其實,這也沒什麼,比以前要好多了。”
是啊,比起之前跋山涉水肩抗人推,將糧食運輸到數百里外去繳納賦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