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22章 誰能解之,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個是劉定之,劉定之每一任官職,朱祁鎮都參與其中,而丘濬也是如此。
特別是丘濬當初的策論太過驚豔了,讓朱祁鎮不能忘懷,早就將丘濬當做自己的文膽了。
所以,更要讓丘濬歷練地方,為整個大明提出自己的解決方案。
丘濬之前在蘭州,從蘭縣知縣,變成蘭州知州,又變成了蘭州知府。隨即調入福建擔任夷州知府,後又為福建巡撫。
可以說西北,東南都有歷練。
朱祁鎮對丘濬的安排也不是隨隨便便來的,讓他在西北看看大明最窮的地方,大抵是什麼樣子的。
然後再讓他去看看,新開拓的臺灣情況如何。而福建又是開海之後發展最好的地方之一。
福建民間本來就是海貿的傳統。
在開海之後,剛剛開始的時候,不如廣東與寧波。
但是很快福建就超過了。
原因很簡單。
廣東海貿強大,是因為地理位置,又有先發優勢。大明第一個開海的就是廣東,而寧波松江海貿強大,是因為產品生產優勢。
無他,江南絲綢,布匹,景德鎮的瓷器,等等東西,都是要從這裡出海的。
而福建勝過他們的地方,卻是在人員上。
對於海貿,大部分中國人並不感冒。大部分中國商人更想當一個供貨商,而不是親自下海。
但是福建那邊就不一樣了。福建人多地少的局面,幾乎是全國最嚴重的。否則也不會弄出鄧茂七之事。雖然之後,朱祁鎮開闢夷州,分流福建的人口,但是效果是有的,但是卻並不是太好。
一方面是,夷州畢竟是生地,將土地開拓起來,也是需要時間的。而今弄容納幾萬人已經差不多了。
不可能一口吃一個胖子。
所以這樣的情況下,福建有很多人下海作為海商。畢竟朱祁鎮當初的規定,是隻允許大明人的船主出海。
這個政策讓不少外國人只能借的大明人的名頭來貿易。
福建人冒險精神,很快在海上打出一片天地,北至海西,南至舊港,海上漂泊的民船,最少有超過五成是福建人。
如此一來,福建本地自然受到福建人的反補。
很多東西,福建有的話,這些人都願意回福建買,原因很簡單,順帶回家了。
於是福建的茶葉產業,漸漸的成了體系,成為福建的拳頭產品。甚至在這一項上有勝過江浙的趨勢。
朱祁鎮希望能讓丘濬能看看,因為商業帶給福建一省強大活力。
畢竟朱祁鎮變法體系之中,對商業的扶持是一個繞不過的點,如果丘濬能事先有所瞭解,將來,君臣溝通之時,也少了很多分歧。
丘濬在驛站看到了正統三十一年第一期明報,心中也是明亮之極。
知道,天下大潮將起於今日。
他摸著身邊一個木箱子。這個木箱子並沒有漆,但是而今卻光滑無比,不是因為別的,是他無數次撫摸這裡,早就打磨出包漿了。
這裡面不是別的,乃是他在外多少年,一點點積攢的稿子,對大明種種問題反應,已經對各種問題的解決方案。
每一個字,都是他的心血,也是他對整個大明的解決方案。
這一次入京,他就有所想法。而今更是明白皇帝的用意,如果他能說服皇帝的話,那麼這個木箱子裡面的東西,很可能就是大明將來的國策。
他一想到這裡,內心之中,就有無比滾燙的熱血在反覆翻湧,刺灼傷他的心扉,讓他睡不著覺。
他索性起身,將箱子開啟,迎面而出的是滿滿一箱子文稿。他從最上面的內容開始,一一校閱,並準備在入京之前,再將這些稿子校閱一番。
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