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932章 倉稟足而識禮儀,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出了很多實踐修身的辦法。
他將一輩子都投入在這上面來了。
他怎麼能放棄。
他其實很清楚朱祁鎮的心思。
有時候,看似只是破了一張窗戶紙,但是實際上卻是破除了人心上的千里長堤。就好像是朱祁鎮開海關一般。
剛剛開始就是一個口子,但是後來卻慢慢形成了而今的制度。
今日他雖然保住理學官學的位置,但是如果不能將他的意見給壓制下去,讓其他學說有了補充的地方。
那就等於補充的學說,就成為了大明將來的官學。
所以,他寧可打上法家的學說。就如剛剛一般,政治與學術之間,完美的切換。
朱祁鎮忽然出口說道:“薛先生,慎言。”
法家在後世的名聲似乎很好,但是在儒家文化圈之中,早就打入另冊了。如果評價一個人是法家,從來不是說好聽的,而是暗示這個人是一個酷吏。不仁,等等。
而開發夷州道的命令是誰下的。
是朱祁鎮下的。
薛瑄就是在說皇帝。
皇帝必須是永遠正確的,基本錯了,也是臣子的錯誤。
薛瑄立即請罪道:“老臣失言。”
隨即朱祁鎮又對丘濬說道:“你繼續說。”
丘濬說道:“人君至於至尊之位,百姓莫不擁戴,欲長保大位而不失,必須保其生聚,使民安於生聚而不害法,則太平可致。”
“生聚之道,無非樹藝,使民有一計之長,而長保生計而不墮,則百姓安矣。”
朱祁鎮心中暗道說道:“好。”
這一點是丘濬所有思想之中,朱祁鎮最欣賞的一點。
在之前的,儒家思想之中,有鮮明的農業生產性質。
但是在這裡丘濬看似說的一樣,但是他淡化了這一點,他並沒有說讓百姓長久保有自己的土地,而是保有生計。
因為很簡單,大明這個社會體系之下,任何關於土地的徹底革命都是不可能的。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如果不關係農業,不重視農業是不可能長久的。
而且以往的歷史也證明了。
如果中國僅僅在農業上打圈圈。那是沒有前途的。
但是朱祁鎮沒有在儒家典籍之中,找到任何一處,支援發展工商業的理論,但是丘濬這一套理論如果透過了,成為大明主導思想。那麼,朱祁鎮很多政策就順理成章的出-臺了。
丘濬倒是想在這一件事情上為丘濬站臺,但是他忍住了。
皇帝的權威不能濫用。
當皇帝很多時候是需要剋制的。為了這一套理論的權威性,朱祁鎮最好不輕易插手進去,否則的話。
丘濬的理論即便是透過了,也會被很多人本能的反對。
雖然而今還沒有到皇帝支援的,他們都要反對,來強調他們從道不從君的策略。但是對皇帝標榜君師一體的舉動,大體士大夫們都是反對的。
即便強勢如太宗皇帝,他一系列作為,其實也沒有得到當初的大臣們認可,大臣回應都是繞了幾十個彎之後,說這一件事情其實不對。
學問稍稍淺一點的人,根本就看不出來。
很快就有人出來反對了。
周洪漠乃是國子監祭酒,在大明清流之中也是一號人物。
朱祁鎮能看出來的事情,周洪漠也能看得出來。
所以周洪漠提出的就是本末之辨。
很簡單,大明這麼多人口,必須保證糧食種植數量,否則會有很多人餓死,所以周洪漠提出的整理黃冊,編練賦役,等等,這一切的一切,都是為了種地服務。
並且提出一夫不耕,一夫不食的觀點。反對丘濬的想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