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91章 人間地獄兩相隔,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海上貿易鏈。

其實大明海上貿易之中,海外貿易雖然份額不低,但是也不多,最多的還是各省之間的沿海運輸。

徐家要做的就是從山東邁入棉花。

而今的山東乃是大明最大的棉花產地。然後再利用松江的人力與技術生產成布匹,沿著海岸線與長江水道分銷各省。

這才是徐家能夠坐大的原因。

甚至這一件事情,還有一個副作用。

那就是這樣繁盛的棉花貿易,導致山東土地種糧食的大大減少。北方糧食產量減少,在各種賑災之中,必須從南方調糧食了。

這一個情況,下面的官員都有所反應了。

想要加以限制。

但是朱祁鎮全部擱置了。

倒不是,朱祁鎮對徐家有是庇護,主要是大明官府的思想,根本停留在古代,他們做的事情,不過是傳令限定棉花種植的面積而已。

這種好無新意的措施,在很多時候,都是沒有用的。

無非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

倒是江蘇巡撫陳鉞的提議有些新意,那就是在江蘇北部開棉田。

因為江淮地區要產鹽,而且水患頻發,江蘇沿海一帶,有大量荒地,這些荒地一來是大部分鹽鹼地,想要種糧食,需要費大力量整治不可。二來,這些荒地都是為了煮鹽提供材料的。

而今曬鹽法大力推廣。大明鹽價一日低過一日,甚至分銷到了海外。

這些荒地都沒有用處了。

陳鉞就提議在江北開闢這些荒地,大規模種子棉花。以解山東糧田之困。

朱祁鎮對這個辦法,倒是很贊同。也就批准了。

而且徐家不過是,江南一帶商人的代表而已。並不意味著江南只有徐家了。

從松江,蘇州,杭州等地,幾乎每一個府都有家資百萬大富豪,真要算起來,江南一代衣被天下,絕對不是虛言。

朱祁鎮不得不承認一件事情。

那就是江南一帶,乃是大明經濟基礎最好的地方。

同樣的事情,朱祁鎮下了大功夫,從登基開始,以河北為根本好生經營,經營了這麼多年的產業基礎,才不過數年,就被江南一帶全面的趕超了。

人有錢自然會消費,更是帶動各種產業,奢靡之極。

這就形成了一個大明兩個世界。

一個世界之中,連年災荒,地動頻頻。朱祁鎮的焦頭爛額。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下手,朝廷用度一年緊張過一年。

但是在江南這一帶,有醇酒美人,江南風月。真是暖風吹的遊人醉。

甚至有大量士紳明面與暗中,加入了這個財富盛宴之中,以江南一帶,已經有明顯的傾向於商人的思想萌發了。

有人借陳白沙的學問說,士農工商,不過是業而已,人真正重要的是心。其他的都是表象,縱然一個人從商道,但如果能做到重信憫弱,行夫子之道,誰又能說他們不好嗎?

這種商人就是儒商。

還有學不成而從商,商有成而復學,一個人或許不能在商人與官員之間反覆橫跳,但是一個家族卻能的。

每一個大家族都是第一等的人才入仕,第二等的人才從商,以仕護家,以商興家。

雖然並不是每一個家族都是這樣,但是已經有很明顯的這種苗頭了。

當然了,也有不少商人真能做到這一點,仗義疏財,歷次賑災,江南都有捐輸。也算是為國效力。

但是大部分商人可不是這樣的。

商人畢竟要以利益為先,否則根本活不下去。

這樣的情況,大明內閣之中這些大臣豈能容忍?

自然要狠狠的打擊,或許天子南庫可以保留下來,但是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