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60章 科舉之憂,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江西,浙江,這些科舉大省的考生,最難的事情,甚至不是靠進士,而是考秀才。
因為童生沒有名額限制,只是一個考試資格而已,從錄取率來說,江南某些縣考中江南某些縣的秀才,要比考進士都難。
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唐伯虎的江南才子的含金量,他可是蘇州府試第一,應天府鄉試第一。
如果對尋常人來說,他未必能明白朱祁鎮所說的憂慮是什麼。但是李秉作為大明的吏部尚書,長期從事吏部人事工作。他自然有這政治敏感度。
首先要確定一點。
科舉制度是用來做什麼的?
如果僅僅說為國選才。那隻能說只看到第一點。
籠絡人才,維持朝廷國家統治,讓天下能人志士都投入在科舉這一條路上,就沒有心思想別的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作為科舉最頂端的進士都無法安置進官場做官,只能賜金還鄉,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當然了,這有些個人問題,有些考了一輩子,七老八十了,終於中了進士,難道還要朝廷效力,無非是要一個進士牌坊,改換門庭而已。
但是有些人卻是想進入官場,但是除卻是科名很好的人,已經有一些進士無法做官,或者等待授官,要等上好幾年才行。
進士尚且如此,舉人就更不好說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科舉並不是越難越好的。
李秉想明白這一點,一時間說不出話來。
他該怎麼說?
雖然這些吏員大多都是從學校出身的,但是這些從學校出身的吏員,與考科舉的有些差異,但是大體都是同一個群體。
但凡能考上科舉都不會去考學校。而在制定吏員章程的時候,朱祁鎮也沒有否定秀才舉人可以充當吏員的資格。
朱祁鎮一張嘴,明明是自己對社會的改革,但是說出來,就好像是為天下不第計程車人找工作一般。李秉而今能說一個不字,出去之後,定然會被不知道多少人指著脊樑骨罵。
朱祁鎮這也算是做了一個分化。
畢竟真正大戶人家出身,即便是科舉不成,也不會想去做什麼吏員的,但是對於貧寒計程車子,如果科舉不成,謀一個吏職,也足以養家餬口。真有才能未必不能從最底層做到內閣之中。
面對士大夫集團這個龐然大物,朱祁鎮也不好硬來,分化的手段,自然要用上了。
朱祁鎮語重心長的說道:“李卿,朕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問題,但也是為了大明的江山。”
李秉能混到這個地步,自然知道朱祁鎮那些話是真的那些話是假的。朱祁鎮所言科舉之事,或許不是假的,但是朱祁鎮變革之心,也同樣不是假的。
同樣一件事情,從不同角度來看,就有不同的利益關聯。
李秉雖然被朱祁鎮將一軍,而今不好辯駁,但是李秉如果真信了朱祁鎮的話,那才是見了鬼了。
只是而今已經失了一招,再加上他畢竟是臣,而朱祁鎮是君,他只能說道:“臣愚鈍,不明白陛下之深意。只是六十萬吏員,實在是太多了。”
但是他的政治理念一點也沒有動搖。
朱祁鎮也不在意。不過之前是李秉進攻,而今卻是朱祁鎮進攻了。
朱祁鎮說道:“李卿說的沒錯,全部改為吏員朝廷負擔太大,只是朕也是不得已,科舉出身的官員,看似掌控大權,但是對付胥吏之上,卻是很難下手,但是百姓最先接觸的從來不是官,而是這些胥吏。臣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李秉聽朱祁鎮此言竟然是在否定,官員不能有效的管理胥吏。這是在否定科舉出身官員的能力,也是在否定他作為吏部尚書的能力。似乎將所有的官員都貼上一個不合格的標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