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1章 大明的金銀流向,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汪嶽說道:“既然貴人如此看重小人,小人也就冒昧了。”
汪嶽沉吟片刻,說道:“其實銀荒之事,幾年就有了,只是北京情況要遠遠的好過其他各地。因為北京是天子腳下,南北要衝之地,天下金銀皆彙集在此。”
“朝廷每年賦稅過千萬之數,從各地聚集在北京,而這些賦稅大體從南而來,用之北方,之前與瓦刺交戰多用於經費。而今卻也多用於北方水利馳道之用。”
“總體來說,這十幾年從來是南銀北送。”
“京城大軍數十萬,少府之下數十萬,乃至於官員小吏,數不勝數,我估算一下,一年朝廷發給北京上下的銀兩,就有近千萬之數。”
“故而,北京之銀,在整個天下來看,已經是最多了。”
“今年北京銀荒,其實是南方銀荒波及到北方了。”
朱祁鎮一聽,心中震動非常。細細咀嚼,卻不無道理。
雖然大明南北貨物流通從來不少,透過運河,海運,還有尋常陸運。北京附近的經濟圈,與江南這一片大明最發達的經濟圈,並非沒有交集。
但是總體上來說,汪嶽說的並沒有問題。
從朝廷撥款而論,除卻之前南方几場戰事之外,都是用於北方。
這也是朱祁鎮有意平衡南北的政策。
但是他卻忽略了這一點。
那就是而今的中國,其實不能視為一個整體的完整的市場。
南北之間的交通與地域差距,將整個中國分割成了不同的部分。而大明政府,卻是其中最強大的經濟體。
政府的舉動與傾向,自然決定了白銀的聚集方向。
當然了,這種自然的商業貿易,也會糾正一下,比如北方就從南方賣進大量的貨物,布匹什麼的。
這也能讓白銀回流。
但是這種回流並不是完全平衡。
正因為汪嶽的錢鋪非常大。各種網點之間的交流才能讓汪嶽有這樣的認識。而大明朝廷之中,卻很少有人有這麼方面的意思。
從而也讓朱祁鎮更加相信汪嶽的論斷。
那就是銀荒這種現象,其實早就在南方表現出來的,只是波及到了北方,波及到了少府的基本盤。
這才被發現。
而大明各級政府,從縣一級,府一級,省一級,到中樞一級,根本沒有這個想法,除非鬧出大事了。
才會發現。
畢竟太祖皇帝所建立的大明體制,本身就是想將大明建立成為一個大農村,這些金融方面精細的波動,根本不在朝廷的監控之中。
朱祁鎮說道:“先生以為該當如此處置?”
汪嶽說道:“臣以為,首先重申禁止金銀外流。加大鑄幣量,臣聽聞日本金銀不少,而今日本以定,已經加大貿易,從日本得到金銀。”
朱祁鎮說道:“這兩件事情已經做了。”
日本一事就不用說了,而今禁止金銀銅錢外流的命令,在宋代都有,而在明初,更是連海都禁了,這個自然也在禁止之列。
而發現銀荒的苗頭。
內閣釋出的第一道命令,就是這個。
其實,真要說起來。
金銀作為貨幣,到底是流入的多,還是流出的多,也是一個說不清楚的話題,畢竟這個時代的統計數量總是不夠的。
但是大體上來說,大明外貿商品,主要是鹽,鐵,布匹,絲綢,瓷器,還有些其他的奢侈品。
包括金銀器。
不過,歷朝歷代,一旦有了錢荒,第一件事情就是這個命令。
汪嶽沉吟片刻,一咬牙,先行一禮,退後幾步,來到櫃檯之上,找了一個張字據,雙手呈給朱祁鎮。
朱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