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12章 寧化縣現狀,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就在縣城之中用。在鄉下大多用銅錢,甚至很多地方連銅錢都不用。

乾脆是以物易物。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這個窮。另一個方面,就是寧化縣這裡幾乎與外界隔絕,除卻每年運送田稅到福建去之外。

很少與外界有什麼交流。

即便繳納的賦稅也不多,不過一兩千石而已。

並不是說寧化縣的賦稅只有這麼多了。

而是大明體制之下,賦稅大概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轉運,一部分是留存。

轉運又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京運,就是運輸到京城的,如漕運,就是典型的京運,再又是邊運,就是運輸給邊疆的,再有就是轉運。就是從內地某處轉運到某處。

而寧化縣的賦稅,大部分都轉運到福州府之中的。

但是賦稅轉運卻是一個苦差事。

如果用一條鞭法,從運糧變成運輸銀兩,對百姓來說,的確是一個很大的減負行動。

但是在寧化縣這個地方,卻是萬萬不能用的。

讓寧化縣的老百姓交糧食尚可,畢竟雖然寧化縣的土地單薄了一些,總是有一些收成的,從土裡刨食,還是能刨出一點糧食的。

但是如何從土地刨出銀子,就是一個天大的難題。

如果讓百姓繳納糧食之後,再繳納賦稅,幾乎將百姓生生給逼死。

畢竟,寧化這個地方能有幾家糧商,這些糧商無不與這些大姓有關,想想也清楚,寧化縣窮鄉敝土的,又不是交通要道。

誰傻子一般來這裡經商。這裡的收的糧食,要運出去非蝕本不可。

而且李東陽又發現一件事情,那就是這裡的銀價太高了。

高到什麼地步。

李東陽來當官之前,為了以被萬一,從家裡拿來一兩百兩銀子,這將李家的積蓄掏出了一大半了。

隨身攜帶,不敢動用,唯恐有一個閃失之後再動用。

李家在北京城之中,也不是什麼富豪。李東陽不過是軍戶出身,考上進士才幾年。這一筆錢大多是李東陽的幾年俸祿,再加上家中幾畝薄田的收益而已。

在北京城之中,如李東陽這般的人家,絕對不在少數。

但是李東陽到了寧化縣才發現,他居然成為寧化縣之中最富有的一撮人之一。

這裡的一兩銀子,要比北京城的一兩銀子的購買力超過不知道多少,特別是在人力上。這也是福建江西人口密度位居大明之冠的絕好證明。

折銀,在很多地方是一項減稅行動。但是在寧化縣這樣的地方,卻是一個加稅的行為。

這讓李東陽內心之中矛盾不已。

他當然知道他來的目的,就是要在這裡試行一條鞭法。只是他顯然小看了,朝中某些人老辣的目光。

幾乎在選中這個縣的時候,他們就知道,想在寧化縣推行一條鞭法,有兩個辦法,一個辦法,就是想辦法讓寧化百姓有錢了再說,另外一個辦法,就是昧著良心,好官我自為之,管他百姓死活?

這也是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被那麼多人反對的原因。

他們倒不是看不出張居正的辦法好,而是一條鞭法不適應於很多地方。

只是大明行政能力,統一推行一個法度,就已經很吃力,如果再讓下面各行其是,按照他們地方特色分別改良,只會弄得群魔亂舞,更不成樣子。

只是要讓李東陽昧著良心,做這事情,他根本過不了他心中那一道坎。

而讓寧化百姓手中有銀子,這一件事情豈是一年兩年能做到的,李東陽的任期只有三年而已。

而且北京那邊還有不知道多少等著訊息。

不論是好訊息還是壞訊息。

李東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