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007章 天下徽商,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個極大的機遇。
幾乎大明各地的大商人都在這裡,如果他們都能透過汪家渠道劃撥銀兩,也就是汪嶽的渠道遍及了大明各大商幫。
有了第一次,就有第二次。
如此一來,汪家錢鋪成為天下第一的錢鋪,也就指日可待了。
所以,汪嶽在為這個目的而努力奮鬥的時候,卻不知道自己的底細,一條條的擺在了朱祁鎮的面前。
畢竟汪嶽而今是在北京。
如果在別的地方,朱祁鎮未必能夠掌控的如此清楚,但是整個天下只有北京城內,只要朱祁鎮想知道,什麼事情都瞞不過他的。
朱祁鎮看著汪嶽的內容,大感興趣。
大明經濟最大的問題,一個錢,一個糧。
甚至很多偏僻的地方,糧食還承擔一點的貨幣性質。
別的事情,朱祁鎮都可以放一放,但是在這樣東西上面,卻是絕對不能放手的。
所以,戶部侍郎楊鼎而今已經初步提交了一分方案。主體內容,就是在這半年之間,視察天下糧倉的結果。
這個結果並不容樂觀。
在太祖皇帝時期,大放異彩。一般來說一個縣都有一座或者兩座,儲存一兩萬石糧食預備倉,全部都荒廢了。
最嚴重,連倉庫都變成廢墟了。即便還有保留的,預備倉庫存儲存不當,很多糧食腐朽,再有就是賬面不符。
可以這樣說,除卻北京倉,通州倉,再加上天津倉,總共兩千萬石糧食的倉儲或許沒有問題。
畢竟朝廷對這些倉庫當成命脈,一年之內,有不知道多少次御史核查。
再加上這些之前都是楊鼎管著。想來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楊鼎向朝廷的提議,就是將倉儲的級別提升,在水陸要衝之地,重現修建倉庫,輻射各地。
總體上,他提出了臨清倉,淮安倉,揚州倉,南京倉,九江倉,武漢倉,成都倉,廣東倉。桂林倉,等十幾個倉庫。
這也是對大明原來的賦稅體系的整頓。
之前大明納糧可不是要百姓繳納到縣裡就完事了,恰恰相反,要糧長運輸糧食到很遠很遠的倉庫之中。
一般來說,是富戶運運,貧家近運。
這是出於太祖皇帝天才的辦法。一種去中心化的運營。
因為糧食運輸成本太高了。
太祖皇帝覺得,將糧食運輸到京師,然後朝廷再下撥下去,是一種極端浪費的事情。於是乎,太祖皇帝細分賦稅專案,採取就近原則,讓各地繳納的賦稅,直接運輸到所需要的地方。
這種形式在宋代就有。
不過,當時是一種折中的辦法,因為南宋的時候,前方打仗,家要後面的府縣移支,不用將地方的賦稅運輸到京師了,而是直接運到前線。
當然了,這裡面還有很多政治原則。
比如,如果當地有駐軍,也不能讓軍糧就地支取,如此朝廷就不能對軍隊制衡了。等等原則之下。
太祖皇帝就設計出一張複雜的賦稅轉移路線。
朱祁鎮登基的時候,大明賦稅二千三百多萬石,但是到北京的不過四百萬石上下,其餘的賦稅都在這一張大網之中執行著。
調整這一張大網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但是近百年下來,這一張大網與當初的情況早就不大一樣了。
舉一個例子。
在南京附近的縣,有要求運送到京衛的倉庫。但是太宗皇帝遷都,京衛大部分都遷到北京了,於是這些人本來是家門口運糧食就行了,一下子多了近千里的路線。
於是百姓所要付出的運費,要超過了他們本身要運送的糧食。這負擔立即翻了好幾翻。簡直讓人苦不堪言。
而這樣的事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