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4章 取捨,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只是這種水利工程技術並不能超出時代。
朱祁鎮想要一個既能保全淮河兩岸百姓的方案,又能維持運河順利執行的方案,或許能有。但是能不能做到卻是未必了。
朱祁鎮用腳趾頭想,這都是想相當有難度的事情。
而且一旦完成不了,就又是一個朝廷自己釀成的重大生態災難。
每每一想到這裡,朱祁鎮就會再次將歐陽修所寫的關於六塔河的文章再讀一遍。
北宋決策修黃河的事情,就是提出了一個完美的方案,卻造成了巨大的生態災難。
大明固然是年年有災荒,但是如果是朝廷施政不當,釀成的人禍,朱祁鎮自己都無法原諒自己。
所以,朱祁鎮根本不去想兩者兼得的好事。
運河與淮河,兩者之間必須有所取捨。
並非說,修淮河,運河一定要廢,但是兩者之間的優先順序必須明確。
至於選運河還是淮河,朱祁鎮根本不用想。
原因很簡單,運河沿岸的百姓沒有了運河,固然會窮困一些,但是淮河如果不修好,對淮河兩岸百姓是無窮盡的災難。
這根本不用選,自然是保障更多百姓活下。
只是這個理由未必能說服很多大臣,特別是與運河利益相關的人。
說實話,雖然孔子滿篇道德文章,都說一個仁字,但是很多時候,他的徒子徒孫從來沒有將仁放在最上。
而今也是。
所謂三綱五常,可見一個仁字嗎?
朱祁鎮必須用更嚴重的理由迫使他們不得不低頭。
當然了,朱祁鎮可以用自己的權威肆意妄為,但是這對朱祁鎮的政治威信有很大的損失。這種毫無技術含量的蠢事,朱祁鎮從來沒有想過做。
朱祁鎮說道:“我太祖皇帝本淮右布衣,正值天下喪亂,振臂而起,十幾年而有天下,此固人力,豈非天命乎?”
“祖陵安危,上幹天和,下及子孫,不可謂不重,而今祖宗皆在懸危之境,朕何能安寢?”
“洪澤湖這裡決計不能這樣了。”
“工部,有什麼辦法能消弭祖陵之患?”
陳翼說道:“只能加固河堤,再這裡增加數道石堤,足以扞衛祖陵。”
朱祁鎮說道:“天數無常,你這個辦法可以,保祖陵完全乎?”
陳翼說道:“不能。”
朱祁鎮說道:“這麼說沒有治本之法?”
陳翼此刻早已被朱祁鎮牽著鼻子走了,他只能說道:“有洪澤湖就是因為淮水東去不暢而存在的,而今黃河改道,淮河透過故道入海,只是淮河故道被黃河沖刷多少年,而今河床高起,已經高過了洪澤湖。”
“於公在時,曾想修建一條河道令淮河分道入海,只是淮河水勢太大,旱季還行,一旦雨季,修的河流根本不夠用。”
“要想解除祖陵的隱患,必須先將洪澤湖湖水排出,要排出洪澤湖湖水,必須修繕淮河,疏通淮河上游,並開掘入海通道。”
“最後不要讓運河再用淮河之水。”
可以說如何治理淮河,是水利學院之中近乎永恆的命題。永遠都不過時的命題。
所以很多結論都是現成的。
但是很多人都不敢說出來,因為這是一個非常大的工程,甚至比黃河改道的工程都大。
原因很簡單。
黃河河道大部分是其他河道的故道,黃河下游就是大清河的河道,可以說黃河決堤之後,只有數十里是硬生生衝出來的河道,其餘的都是各種其他河道。
于謙做的不過修建河堤而已。
雖然以束水攻沙的辦法修建河道,土方量也不少,但是比起硬生生挖掘出來從洪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