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36章 老臣曹鼐,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他看來大明版圖遠勝北宋,又經過數代之經驗,談不上海晏河清,但也太平,可以對比北宋慶曆年間。
也就是北宋財政收入高峰之一。
所以大明歲入超過北宋是正常,如歷史上似乎大明稅入與北宋相比差了一大截,那才是有問題。
即便朱祁鎮知道,曹鼐是在拍他馬屁,而今也有幾分熏熏然。
這畢竟撓到了朱祁鎮的癢處。
只是聽到最後八個字。朱祁鎮立即回過神來。
因為鮮花著錦,烈火烹油,可不是什麼好詞。
果然,曹鼐下面的話,就急轉直下了。他說道:“躬逢盛世,臣無限榮光,即便見宣宗皇帝於地下,臣也有話能說,只是臣老而將死,恐有些話,老臣不與陛下說,就沒有人與陛下說了。”
“盛世之下,卻有隱患潛流。”
朱祁鎮說道:“不知道,是何隱患?”
曹鼐說道:“臣以為乃是士風,民風,人心三者。”
“陛下也有感受,自從正統以來,各地地方官一任不如一任,貪鄙之臣,累累皆是,聖人之言,可以寫的花團錦簇,實際卻口中一套,心中一套,貪利貪名,少有開國質樸之臣,敢言之士。”
“自從辟雍之會以來,儒分為四,一曰心學,二曰格物,三曰公羊,四曰道學。天下士子茫然不知所從。彼此之間,以己為是,而彼為非。”
“而今不理,將來恐怕朝廷大體之不存。”
心學就是陳白沙為首倡,還有很多南方士子贊同,聲勢相當之大,在吳與弼死後,儼然是一派宗師了。而格物就是貝琳為首,並有一些北京士子加入,貝琳而今也年紀大了,不在一線了。但是格物一道也算是傳開了。
畢竟有吳與弼做背書,也被視為儒學一脈。
至於公羊,自然是朱祁鎮提出的變法理論的核心,在這上面卻沒有什麼核心人士,多在官場,比如丘浚,王恕,等等大臣都贊同這一點。
在很多科舉考試之上如果向方面偏向,就會有更多可能被錄取。
至於道學,就是程朱理學,百足之蟲死而不僵。況且道學,從唐末發端,歷經幾百年,自然是有自己的優勢的。
在面對而今紛亂的局面之下,自然有很多人堅持道學,特別是北方很多人。
但是卻缺少一個重要性的領軍人物。
這些學問之中,真正有優勢的反而是心學。
程朱理學已經很僵硬了,而且體系完善,很難做改變。而所謂的公羊學,更是政治口號,即便當初提出的幾個人,也未必真心信奉。故而根基最虛,而格物學在吳與弼死後,被很多道學家非議,認為是工匠之學,不能登大雅之堂。
貝琳在儒學上根基太淺,雙方談不攏只能決裂了。格物學雖然有皇室背書,甚至入大本堂講學。
但是基本盤都是一些工匠,也就在北京附近傳播,影響力太小了。
唯有心學,本身就有根基,根基就是南宋永嘉之學。很多人只知道王陽明的心學,卻不知道心學這個概念很早就有了。
經過陳白沙再次處理之後,賦予了時代的特徵,特別是契合了一些商人的心理。在南方沿海廣為流傳。
什麼四民一體,儒商理論,都是從陳白沙的一些學說之中派生出來的。
曹鼐之所以認為這是朝廷之大患,就是因為這是學說本身就是擁護朝廷大一統本身相悖的。
這個大一統,本身也是公羊學的成果。
並不是僅僅是政治上的大一統,也是思想上的大一統,將天下所有思想歸納為一,也就是所謂的一道德。讓天下所有人都以一個思想體系說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