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84章 封建已成定局,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削當地土著,朱祁鎮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如果他們能鎮得住場子,那最好不過,如果鎮不住場子,放心朝廷會給你們收屍的。

正如黃通對張懋所言,渤泥易破難定。

南洋很多國家都是這樣,也是數百年,上千年的歷史,已經有自己的民族意識。軍事力量薄弱,是容易滅國,但是之後怎麼辦?

朱祁鎮可不想想大明在東南亞待了數百年,然後灰溜溜的回來。有了藩王這一階層,大明對南洋變成了間接統治。

很難造成南洋皆反的局面,即便有那一家藩王鎮不住場子,也是疥癬之疾。

很多大事,真正要的不是種種條件上的問題,而是決心。朱祁鎮從一開始都有。

他並不是不知道這一件事情的眼中後果。而是他有意為之。

韓雍當太久的首輔了。

朱祁鎮是有心要換掉他。

但是總不能無故而換首輔吧?

這如何能服天下人心。

而且朱祁鎮也不想對韓雍怎麼樣?

漢代就有將相不辱的傳統,朱祁鎮也不想給後世的人開一個人壞榜樣。畢竟張居正的下場,讓每一個大臣都知道了明哲保身。

韓雍下臺,需要一個不輕不重的罪名。

將這一件事情定為國策。自然是有功於國,但是會承受天下各路藩王的反對。

雖然朱祁鎮常說:“萬方有罪,罪在朕躬。”但在實際操作之中,卻很少有皇帝犯錯,即便是皇帝犯錯了,大臣們都應該主動出來,為皇帝分擔。

此所謂英明不過陛下也。

不過這些話,朱祁鎮不好直接給韓雍說。

朱祁鎮說道:“這些朕都知道,計南洋戰事,不出一二年間,孩子們在前線做事,朕總要先安排好。”

“而且這一件事情,乃是朕登基以來第一個主張,朕當年沒有落實,而今也是到了該落實的時候了。”

“在京師的四王,也等待很久了。”

前文已經說過,朱祁鎮將河西四方安置在京師。是以韓王主動要求的,原因不是別的,就是河西之地,也就是甘肅寧夏之地,太過清苦了。

河西四王乃是韓王,慶王,肅王,岷王。

這其中也有不同,韓王,慶王,肅王,是真在河西,也就是甘肅。

韓王在平涼,肅王在蘭州,慶王在寧夏,都不是什麼富裕地方,對藩王的待遇更是比其他各省等而下之了。

而岷王就要特別說明了。

他是先封在西北,後來西北苦寒,他向太祖皇帝哭訴,太祖皇帝封他到雲南,但是到來了雲南與沐英衝突,被沐英告了一狀,被太祖皇帝下獄。貶為庶人。後來太宗皇帝上位,為了表親親之誼,才被再次封為王了。

只是他的封地在湖廣武岡。

武岡三面環山。岷王連王府都沒有。住在當地官府裡面。可以說是所有藩王之中過的最苦的一個。

所以才忙不迭的想回京師。

另外說一下,朱總理就是岷王一脈之後。

這裡說一點,大明財政體系之中,藩王的俸祿是由各省直接撥付的。這就造成了後來西北幾省所有稅收,都不夠養幾個藩王。

當時朱祁鎮就存了這個想法了。

只是當時沒有那麼地方封。而今有了就從這四個王爺下手。至於他們想不想願意不願意,就不是朱祁鎮所考慮的事情了。

韓雍說道:“陛下,此事幹系重大,臣恐四方怨氣沸騰,不利於陛下的名聲,還請陛下三思而後行之。”

朱祁鎮說道:“請先生放心,朕自有辦法。還勞煩先生下去準備吧。該怎麼做,先生給我上一個摺子。”

朱祁鎮的語氣之中,有一種斬釘截鐵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