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4章 王者之心,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如果說拉登巴達是一個庸碌之主,不明白天下大勢,不知道大明的實力到底是什麼樣子,他反而敢輕易下決定。
因為同樣的朝貢貿易,在兩方看來是不一樣的。
前文說過,大明一方面將這些國家視為臣屬,一方面在朝貢貿易內裡其實比較公平的。
但是在南洋諸國之中,卻是將大明視為一個平等的國家,至於朝貢文書之中那些肉麻的詞彙,卻是通事如大明文臣粉飾的結果。
如果秉筆直書,恐怕朝廷的面子掛不住。
當然了,內裡慶幸,如果說朝廷一點也不知道,也是未必,就好像安南很長時間之內,都是對大明稱臣,在內自己稱皇帝。
一連好些年,大明朝廷再遲鈍,也不會不知道。
只是追究的成本太大了而已。
當然了,不是沒有真心臣服大明的國家,比如琉球,占城,幾個靠近大明需要大明保護的小國。
拿馬六甲,也就是滿刺加舉例。
滿刺加的獨立,有賴於鄭和船隊的影響。
但是滿刺加史書之中是怎麼寫中國的?
滿刺加的史書《馬來紀年》之中寫了一則故事。就是大明皇帝得知。滿刺加稱臣,大喜之後,得了褐黃斑面板病。只能按照醫囑去向滿刺加國王求取洗腳水,喝掉洗腳水,並用之洗澡,才康復了。併發誓永遠不讓滿刺加稱臣。
讓滿刺加稱臣的皇帝乃是永樂。
卻不知道永樂知道這些話,會是一個什麼反應。
這一點就反應出了南洋各國對大明的真實態度,是一個遠方的大國。與中國做生意有利益,至於更多的。
那就呵呵了。
這一類的國王並不在少數,並不是每一個國王都是英明睿智的。
但是拉登巴達卻是一個有遠見卓識的蘇丹,他雖然沒有去過中國,但是見識舊港的軍隊,也與很多中國人有交情。
對中國的情況是比較瞭解的。更不要說在戰場之上,與大明的軍隊交過幾次手,這種對手的經歷,更讓他了解大明是一個怎麼樣的國家。
其實,以他的本意不想立即滅了滿者伯夷,只需要滿者伯夷稱臣。從而和平的取得滿者伯夷的財富。
畢竟滿者伯夷稱霸南洋兩百多年,這底蘊不是白給的。
只是大戰連連,雙方仇深如海,已經不容留手。但是他依舊在做了這一件事情之後,立即向大明稱臣,想要善後這一件事情。
而今卻面臨這個局面。
如果尋常的人面臨這個局面,或許就懼怕了,但是拉登巴達卻沒有。甚至更激發了他的雄心壯志。
什麼雄心壯志。就是效仿滿者伯夷的開國之主,擊敗蒙古人立威。他也要讓大明折戟海上,踏在大明遠征軍的屍體之上,重新成為南洋霸主。
拉登巴達下定決心與大明在海上一較高下。卻也沒有輕敵大意,他一方面整兵經武,提高軍隊戰鬥力。
另外一方面更是寫出一封封的書信,聯絡各方,所謂上兵伐謀。
於是大明對淡目的攻伐還沒有開始,外交戰卻先開始了。
舊港就不用說了。
舊港施家是大明忠實的支援著,沒有大明的支援就沒有舊港的今天。但是淡目在南洋並非沒有盟友的。
他首先的盟友就是亞齊。然後滿刺加,渤泥,蘇祿,等大小國家。
這些都是回回教國家。
回回教在東南亞的傳播,就是一部印度教的衰退史。
歷史上在滿者伯夷之前的南洋霸主三佛齊就是印度教國家。但是隨著三佛齊衰敗,滿者伯夷稱霸之後,重心東移。
就沒有抵擋回回教東進國家。
於是,從西到東一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