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162章 南征計劃,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太子說道:“是。”隨即將他制定的計劃一五一十的說了出來。
他對南征這一件事情,已經想過很多次了。
只是張懋並沒有在身邊,這一件事情他缺少可信任的幕僚。所以他制定的計劃,就一個字:“正。”
不搞什麼有的沒有的。也不分兵大軍沿著航線一路衝過去就行了。
當然了,太子的安排也不僅僅這樣。比如對亞齊這樣的回回國家都有安排。大體是讓周圍的國家壓制,比如舊港施家的任務就是看住亞齊國,如果亞齊國真有異動的話,那就等大軍迴轉,在平了他。
太子的意思,反正大明在南洋各地並沒有什麼利益。
真要說起來,大明在南洋不過是舊港與南洋衛,而真要說這兩處也不是必救之地。太子的意思與其這些印度教國家看住回回教國家,不如說是,挑撥離間,引起他們互相敵對。
最好打起來,才有朝廷插手的餘地。
當太子一五一十的將計劃說完之後,看向王英,似乎想聽王英的指點。
王英人老成精,怎麼可能在這個時候挑太子的錯處。
再者,太子的計劃看似平庸,但是卻沒有什麼破綻。畢竟雙方勢力在這裡放著,根本不用怎麼用計,堂堂正正泰山壓頂砸下去,就可以了。
只是王英如果一點意見都提不出來,豈不是辜負了皇帝的心意。
他心思轉了幾個圈,他說道:“殿下之策,乃是萬全之策,本沒有什麼好提的,只是臣有一愚之見,還請陛下容秉。”
朱祁鎮說道:“朕豈是不讓人說話的人,你說便是。”
王英說道:“其實這一戰,幾乎是手到擒來的一戰。只是陛下給的兵馬太多了。太子在南洋都司有五萬精兵,又調遣五萬京營,再加上各地衛所兵,總數有二十萬上下,至於南北水師合起來也有七八萬之多。”
“如果僅僅滅淡目,根本用不著這麼多人,臣冒昧揣測,陛下是有意在南洋著筆,如此的話,一路不如分兵。”
“首先,海道看似寬闊,但是沿岸的城市承載能力也是有限的,大軍蝟集在一起,人數有些太多了。”
“調動不利。”
“其次,臣以為福建人多地少,多有百姓貧困,也是闖南洋最多的人,陛下欲治南洋,不可不用福建人。”
“而且福建人早已有遷徙出海的經歷,而今夷州府一府三縣,都是福建人所建立的,臣欲分兵一路,大軍從福建出夷州,從夷州經呂宋,大軍緩行,所過港口,皆留士卒鎮守,為大軍之後,並招徠福建百姓,在軍營附近屯耕。如此不出數年,則呂宋各地皆有漢民,則南洋雖大,在朝廷環抱之中。”
朱祁鎮聽了微微一笑,說道:“卿可謂不忘鄉情。”
王英立即說道:“父祖之鄉,豈可忘懷?”
朱祁鎮之所以這樣說,其實就是告訴王英,他看穿了王英的小心思。王英雖然從小都跟隨王景在南京長大,但是王家祖籍乃是福建。
雖然王英回故鄉的次數不多,但是他是閩人的標籤卻不可能洗掉的。
所以朱祁鎮一眼就看出王英的小心思,他是為福建人謀福利。
王英的回答也很妙,坦坦蕩蕩的承認了。
在儒家的價值觀之中,如果為自己謀私,是被唾棄的,但是如果為故鄉謀福利,卻是正當的,甚至可以被傳頌的。
很多大臣在這種事情上,並不避諱。
傳說就有這一件事情,河南彰德府浚縣要給京師送貢品。但是一般貢品,要年年送,就給當地帶來極大的負擔。但是有一個浚縣人在京師當官了,他想出了一個辦法,將浚縣的貢品改為白菜。
並不是浚縣的白菜最好,而是白菜最普通,對百姓負擔最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