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9章 黃河之水天上來,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徑之後,大學士標準路徑。
當然了,雖然按這標準來的,但是實際上,並非那一個大學士都是按這標準走的。因為為官過程之中,過於重視中樞,與過於重視地方,反而形成了兩個不同的派別。
比如韓雍,項忠,等等都是這一派的。
丘浚等人,雖然也有下放,但是與皇帝關係更好,與中樞更加密切,自然是這一派的。
這也是朱祁鎮這些減緩改革之後,慢慢演變出來的新情況。
在朱祁鎮大舉改革的時候,這兩派還是能夠合作的,一派朱祁鎮的嫡系,一排是大明朝廷之中的中間力量。也只有這種從地方上一步步爬上來的人,才並不迂腐,只看實際,不在乎一些理念上的東西。
他們有共同的敵人,也就是反對改革,想維持祖制與現狀的人。
而朱祁鎮改革中止之後,這些反對改革的人迅速融入這兩派之中。
畢竟明眼人都看出來,朱祁鎮在一日,大明的大政方針,是不會有一點點動搖的地方。他們之前之所以反對,就是擔心自己的利益受損。而今即便不改革了,也就找最順應自己的道路來走。
當然了,有一天風向變了,這些人也會第一時間衝出來,反攻倒算。
朱祁鎮對此也明白。
百官和睦,其樂融融,根本就不存在。
也不在乎下面人怎樣鬥,反正都在朱祁鎮控制之中。寧夏的事情,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插曲而已。
他對不管是韓文還是李東陽都是比較信任的。
朱祁鎮對李東陽說道:“朕要的不是黃河一日無憂,而是黃河一直無憂,你能確定嗎?”
李東陽自然不敢確定,說道:“陛下,黃河之患,並非一日,以從於公以來,歷代河南巡撫與山東巡撫,都以治河為第一大事,臣上任第一件事情,就是巡視黃河,提編兩岸之青壯,分派責任,令黃河兩岸,皆有說守,責任確定到每一個人,並囤積物資,遍訪河工與都水司商議。儘可以盡善盡美。然黃河之患在下,因在上游,上游不治本,下游只能維持而已,臣自然是不能讓黃河永世無憂,但是有臣在河南一日,黃河就無憂一日,今後陛下善擇,治水之臣,時時警惕,或可使黃河之患,不能患及黃河百姓。”
朱祁鎮雖然也知道,李東陽所言未嘗沒有給自己辯解的地方,但也知道,這是現實。
黃河治理,需要通體考慮黃河上下游的問題,黃河上游的種種問題。黃土高原的各種問題不解決。下游想要一勞永逸是萬萬不可能的,水利從來是動態的,不是靜態的。
朱祁鎮心中暗道:“還是種樹。”
整個北方環境惡劣,並非源於明代,西北的殘破在於唐末戰亂,與宋夏的百年征戰,可以說西北樹木為之一空,北方的殘破也是百姓日日用柴的結果,太行山脈全部變得光禿禿的,而太行山脈僅僅是整個北方的縮影。
朱祁鎮五十年間,雖然沒有閒著,但是他處置的事情,僅僅是大明整個問題冰山一角。
當然了。
並非朱祁鎮處置的這些事情,並沒有什麼用處。而只要朱祁鎮理清大明內部問題,才有資歷與能力面對整個環境問題,與大明的百年,千年之大計。
在此之前,內憂外患,誰有資格多想這個?
朱祁鎮說道:“懷恩。”
懷恩立即說道:“奴婢在。”
朱祁鎮說道:“明詔天下,朕要一個種樹待詔。”
如果沒有西北一行,朱祁鎮決計不會知道,在乾旱地區種樹是如此困難。他之前只要下令地方政府種樹就好了。這個政策在北京附近還是有用的,燕山等山脈,這些年來,都變得鬱鬱蔥蔥了。
這一方面是朝廷推廣能力,越是北京附近,朱祁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