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22章 談判,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國中三日三夜。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鵷雛,子知之乎?夫鵷雛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於是鴟得腐鼠,鵷雛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
文人說話,就是喜歡長篇大論,引用典故,楊廷和也不例外。只是他看博貝密爾,目光之中有一絲絲呆滯,這才明白,這個博貝密爾雖然是說漢話很流利,但依舊不是中國人。於是他解釋一番,接著說道:“我大明西伊犁,東極大海,北出荒原,南盡爪哇,方圓何止萬里,省數十,封國數十,天下之大,莫過本朝,天下之富莫過本朝。臺吉擁恆河之地。北阻大山,西阻沙漠,南阻高原,東阻大海,誠然大國也,與我大明相比,有何勝之,我主,大明太子,焉能念爾等區區之地。”
只是博貝密爾並不能被這話說服。
不得不說,有時候道義性也是一個國家的優勢。
比如而今,博貝密爾對楊廷和這一番話,並不是太信服的。
畢竟朱祁鎮當皇帝滅國太多了,雖然好像每一個都咎由自取,但是真正將這些國家都放在一起看的話,任何一個有腦子的人,都不會覺得大明沒有一點問題,是乾乾淨淨的白天鵝。
博貝密爾雖然與大明相距很遠,但是一直在關注大明的情況,對這些內情或許,瞭解的不是太多,但是決計不是傻瓜。
楊廷和繼續說道:“況且,臺吉與大明相隔群山大海,大明取之何用。如果臺吉不信用,外臣有一策,請臺吉靜聽。”
博貝密爾說道:“請講。”
就博貝密爾來說,他是不想與大明交兵戈的,但是他更清楚,有些事情,不是他想或者不想就可以的。而是形式。楊廷和這些話,他只當耳旁風。
楊廷和說道:“臺吉何不想殿下請封王位,從此你就是我大明的藩王,無大罪,就不會有事了。而且從此與大明商路相通,也大有好處。”
博貝密爾聽了,心中微微一動。
博貝密爾這個和碩特大汗,自己是真的。周圍印度小國都承認,甚至很多小國,還奉博貝密爾為宗主。但是在博貝密爾的心中,如果沒有大明皇帝的背書,這個大汗,的確有些不好坐。
而且比起楊廷和這些空口之言,博貝密爾更看重大明的王爵。
在這一件事情上,大明還是要臉皮的。
一般來說,只要他不做出什麼過分的事情,大明也不會出爾反爾的。
將來不敢說,但是最少眼前這一場危機就算渡過去了。
畢竟明軍大軍不能久在這裡,等明軍主力撤軍之後,這裡的再次回到戰略平衡之中,他就不擔心了。至於下次再派兵來,博貝密爾也是會提前知道的,畢竟這是要攻滅和碩特部,非幾十萬大軍不可。
而幾十萬大軍調動的動靜,不管是海上與陸上,都是瞞不過人的。
而且博貝密爾也不願意在東邊耗的時間太長,因為博貝密爾藉助佛教,與印度教打敗了原來的德里蘇丹國,甚至封了幾個活佛,和碩特大汗的頭銜之上,還有一個護教法王之名,這才站穩腳跟。
這一次都建立在驅除伊斯蘭教的影響力上。
而伊斯蘭教徒豈能善罷甘休?
特別是西北地區的的德里蘇丹國一些殘餘勢力,已經與瓦刺有說接觸了。
當初同源而出的兩個部分,或許要因為宗教的緣故,打上一場內戰。而今之所以沒有打起阿里,就是因為兩國各部原來的蒙古貴族還佔據權力,和碩特汗國這邊不用太擔心,黃金家族這一支還能掌控權力。
但是瓦刺那邊,綽羅斯家族就不大好說了。
即便綽羅斯家族未必不眼饞和碩特部的地盤,畢竟當初瓦刺派和碩特部去西藏,本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