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77章 兩路齊張,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瑛的判斷並沒有錯。
因為局面越發不利於緬甸。
黔國公與襄王這一段時間沒有閒著。
而兩人的動作,卻截然相反。
雖然黔國公並沒有給襄王號令滇南土司各軍的權力,但是實際上,襄王畢竟是天潢貴胄,又久鎮麓川,這些土司哪裡敢不給襄王面子。
襄王雖然沒有統帥之名,卻有了統帥之實。
黔國公雖然著急麓川城的安危,但是畢竟僅僅是政治前途的上問題。不至於牽扯到家族命運上去。
畢竟黔國公乃是沐英之後,只有不出謀逆這樣的大罪,充其量也是罪黔國公一人,不會牽連到黔國公家族的。
無非是提前退位,讓兒子繼承黔國公的爵位。
雖然這個局面,黔國公並不願意見到,但是這不足以讓黔國公心神失守。黔國公比襄王冷靜多了。
再加上他面對的是橫斷山脈餘波,一路上山巒重重,大江難以橫渡。快也快不起來。
於是,黔國公一直在積攢實力,在怒江之上徵用並造了一批船隻,用以橫渡怒江。
怒江不是其他河流,水源從雪原之上傾瀉而天,奔走於高山湍流之中,在下游進入緬甸境內。
下游還好一點,通航的河段比較多,但是在黔國公面前的河道,根本就是被一段段瀑布將河道斷成數截。
上下不能通航。
怒江上的船隻根本是有限的。
即便是有少數船隻,也不可能供應大軍渡江之用。這就是為什麼孟瑛過怒江要造船,輪到黔國公的時候,也要造船的原因所在。
但是即便船造好了,這怒江就是好渡的?
即便到了抗日戰爭時期,在怒江之上,大體就是這個位置,還發生了有名的怒江之戰,也是以怒江大橋為關鍵節點的。
就是因為即便是抗日戰爭時期的科技,對於這一段怒江天險也是不好過的。
在黔國公準備的差不多了,就毅然的發起了進攻。
原因無他。
一方面是麓川的時間不多了。
另外一方面,他收到了太子的書信。
並不是太子在陣前發回來的,而是剛剛到了仰光之後,寫的書信,這一封書信經過一個月的漂泊,這才到了黔國公手中。
黔國公粗粗一算,覺得太子在緬甸之南,定然有所舉動。
雖然是怎麼樣的舉動,黔國公不能預料,但是他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
不是別的,就是大舉壓上,不給緬甸脫身的機會。
有一條怒江天險在,黔國公一時間不能飛渡,但是再厲害的工事與天險,也是要人守得。黔國公臨時組建的船隊,逼近對岸,也讓緬甸軍不得不守住要地,不敢有一絲的懈怠。
就這樣好幾萬人,就被黔國公牽制住了。
但是襄王那邊又不一樣了。
襄王整合滇南土司之後,也有數萬大軍,自然大舉西進,不過為了繞開怒江天險,他們就是原始森林之中穿行。
對於很多人來說,原始森林之中,是沒有路的。
但是對於常年住在這裡的部落來說,這都不是事。
只是有好也有壞。
原始森林之中,並沒有什麼大路,透過能力有限,再加上原始森林之中的氣候,不要說北方人不適應了,就是雲南本地人,也未必適應得了。
只能以土司兵為主力。
但是這些土司兵是什麼樣的戰鬥力?當初被麓川打的俯首稱臣的,就是這些土司。
在面對緬甸軍的時候,即便襄王想盡辦法給他換上了明軍的裝備,刀兵與盔甲,依舊不給力。
雖然血戰連連,但依舊沒有突破性的進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