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64章 血書,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亡國多久,包括朱祁鎮在內,都擔心交趾重蹈覆轍。在加上安南從陸路上承接南洋,是最重要的重地。
可以說整個南方,也就交趾軍隊最多了。
至於中原兩江等省份,每一個省不過萬餘兵馬而已。
黔國公說道:“好。就依王爺。”
襄王說道:“還有兩件事情,需要急速去辦,兵貴神速,在交趾之兵來之前,就應該派人招徠滇南土司,請國公與我一衛人馬,並土司之兵,先行西進,令交趾之兵為後即可。”
黔國公心中思量片刻。
這也有一個大有妨礙之處。
那就是親王典兵。
而今已經不是開國之時了。大明不可能有親王典兵之事了。特別是這些實封藩王。這樣的藩王除卻自己帶的兵,就不要想統率大明經制之兵了。
這一點雖然沒有寫在文書之上,卻是很多大將都心知肚明的潛規則。
想想就知道,一個王爺有實封領地,如果在統領附近府縣的兵馬,這些地方最後是藩王的,還是大明的。
襄王也知道這一點,心中難免失望之極。
黔國公到底不是沐英。
他武學出身,也打過滅安南之戰,但是卻不是大將之才,鎮守雲南更多是看他的身份,而不是才能。
而且安南之戰,真正決定勝負的是諒山之戰,之後就是掃尾而已。根本就沒有什麼難度,按部就班就行了。
黔國公根本沒有大將覺悟。根本不知道,在戰場之上,唯有勝利者才有一切,即便打仗之中有種種越權之處,只要打勝了,那就不是事。
而且他卻心中盤算各種政治規則。想得這個責任,那個責任,從來沒有想過,此刻他最大的責任,是勝利。
不惜一切代價獲得勝利。
朱祁鎮其實未必不知道黔國公為將,不大合適。卻也是不得不為之。畢竟黔國公久在雲南,人地兩熟,根深蒂固。
不用黔國公才是不合適。
襄王說道:“本王隨行而已,請國公令派人領兵如何?”
黔國公說道:“如此甚好。”他隨即語氣緩和說道:“王爺,非是我為難王爺,有些事情王爺也是知道的。”
襄王不管怎麼說,也是一個親王,黔國公不願意得罪。
襄王說道:“本王知道,還有一件事情,就是派人督促太子出兵。畢竟朝廷定策,乃是南北並進,只有太子動作快,有圍魏救趙的效果。”
黔國公更猶豫了,說道:“這樣吧,我上奏朝廷,令朝廷督促吧。”
這可是太子啊。
而今朱祁鎮日見衰老,力不從心之態,也僅僅從宮廷之中蔓延到外面了。
很多人雖然不敢起別的心思,但是對太子一方卻壓注了。畢竟怎麼看,太子上位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黔國公雖然不會這樣做。
畢竟對於這些傳承數代的國公家族,對皇室奪嫡之爭有太深刻的認識了。
靖難之後,要不知道多少勳貴都被打落塵埃。而黔國公因為地處雲南反而避開了這一場風波,穩穩當當的將富貴傳承下來了。
所以,黔國公家族對皇室傳承,從來是躲得越遠越好,從來不參和,這也是大多數國公家族的心態。
但是不參和,卻也不想得罪大明太子殿下。
黔國公又不是太子的上級,怎麼能督促太子啊。上奏朝廷,令朝廷督促才是正道。
只是這正道太遠了。
一封奏疏從雲南到北京,然後北京決策,下令到南洋,即便是緊趕慢趕,一個月也都過去了。
即便太子真的聽從,一系列準備,然後大軍西進,也是需要時間的。
讓太子在區區兩三個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