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85章 密松之戰,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大明鐵騎一直是大明朝廷最重視的軍種。雖然在南洋,南疆等地方,多叢林多河流臨海等地方,騎兵用處不大。
但是即便這樣,在太子麾下已經有一些騎兵。
不過遠赴重洋而來,自然不可能運輸太多的馬匹,所以汪直麾下大概有數百騎是太子的儀仗護衛。另外一部分是當地臨時徵集的馬匹組成的騎兵。
這些當地的戰馬,就類似於雲南滇馬,還有一些從印度販賣過來的馬匹,總共整合出一千騎兵。
正因為大明對騎兵重視,軍中哪怕沒有什麼騎兵,但也不缺少能夠衝鋒陷陣的騎兵好手。
只要有足夠的戰馬,就能拉起來一支騎兵。
雖然從緬甸本地拉過來的戰馬,在明軍很多將領看來,大多是不合格的。
甚至從後面看,騎兵的陣型都有一些滑稽。
能很明顯的看出兩個不同陣型,衝在最前面的都是來自漠北漠南的駿馬,雖然這蒙古馬整體體型並不算大,但與後面這些當地雜亂無章的戰馬一比,就顯得高大無比了。
在後面都是一些不管是體型速度,都不是太合格的戰馬。
一前一後,對比非常鮮明。
只是即便如此。這一支千餘騎兵,在戰鬥力上,只有明軍京營的幾成,卻如一柄利刃插進去,插入爆炸之後,混亂的緬甸軍中。
這也顯示出為首騎兵將領高超的指揮藝術。
緬甸先頭部隊,最少有一兩萬。
而明軍騎兵只有千餘而已。
即便是緬甸軍中有些混亂,人數上的優勢,就足夠堆死明軍。
而明軍騎兵幾乎見縫插針,就好像是在手指之間跳躍小刀,一刀刀的插入緬甸軍的混亂之處。
將一點點的小混亂演變成為大混亂。
就好像是推倒多米若骨牌一樣。
千餘騎兵趕著兩萬緬甸軍向後跑。
這個效果,也令汪直有些吃驚,他立即說道:“好,許狀元,倒是有幾分本事。”
領兵的許泰乃是十幾歲的小將,卻是武學第一齣身,被人稱為武狀元。大明雖然沒有武舉,但是時人將武學前三甲,稱為武狀元,武榜眼,武探花,也就約定成俗了。
畢竟是太子的親衛,雖然只是一個小將,卻也不是一般人能夠當任的。
太子看似與朱祁鎮的關係越來越遠,但太子或許自己都不知道,他其實在很多地方都在學習朱祁鎮。
畢竟培養自己的親信將領,就從自己的親衛開始。
汪直就是從太子的親衛開始一步步提拔上來的。
這位許泰也是如此。
汪直看來,這許泰年紀尚小,但卻有幾分大將之風。
汪直自然不會浪費許泰帶來的戰機,一聲令下,伏兵四出,分成數路,向緬甸大軍給逼了過去。
在密松這個地方伏擊,又好處,也有壞處。
好處是緬甸軍是決計想不到明軍會在這裡伏擊。
壞處就是這裡的地勢其實不適合伏擊,大軍隱藏的地方,要遠離主幹道,否則很容易被發現。
也就是乘著緬甸軍正在混亂的時候,才能逼近緬甸軍。
為了快速接近敵軍,汪直使用的是縱陣挺進。
也就是兩萬明軍,四個營,在營官的帶領之下,火器與長槍等冷兵器混編,近乎一比一,要逼近緬甸軍再由縱陣展開為橫陣。展開進攻。
汪直目光一直跟隨者許泰的進攻,他目光微微一縮,立即下令說道:“鳴金,讓許泰回來吧。”
汪直看得分明。
雖然許泰乘著緬甸軍的恐慌,一步步的逼近敵人。
但是許泰的人馬還是太少了,雖然緬甸軍一副潰退的樣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