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298章 宗室人才,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朱佑檡說道:“光之本色。”

朱祁鎮聽了之後,看了一眼貝琳,貝琳立即說道:“陛下,他是老臣最得意的弟子,老臣弟子很多,但是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的,大概就他一個了。”

朱祁鎮轉過對朱佑檡說道:“好,你就好好的說一下,你的光之本色。”

朱佑檡答應一聲,隨即從懷裡掏出一些零零碎碎的小東西,全部是水晶所制,晶瑩剔透。

大明雖然有玻璃,但是玻璃的顏色從來是一個問題。這種各種雜色的玻璃,就好像現在各種塑膠造的首飾一般,都是低廉到百姓才用,但是這些玻璃曾經一度混到上層,不過一陣時尚的風潮過去之後,就被被貴婦人給忘記了。

所以,大明的眼鏡,還有望遠鏡等東西,都是用水晶打磨出來的。

天然水晶在中國並不罕見,只是不管是開採還是研磨都是要耗費人力物力的,總之不算便宜。

但是這種不便宜對一個近支宗室來說,並不算什麼。

鄭王一系被封到懷縣,也就是後世河南焦作一帶。畢竟是中原腹地,雖然不能與秦,楚,肅,晉這樣大藩相比,但是用些水晶器物,卻也不是什麼大問題。

朱佑檡一說到自己的領域之中,言語之間,有一股意氣風發的感覺。直接將手中一個三稜鏡拿了出來,對這陽光一旋,頓時七彩光芒投在地面之上,頓時引起很多人的驚呼。

朱佑檡說道:“臣的研究成果就是光分七色。”

隨即細細的將來,他如何從望遠鏡開始,對望遠鏡如何能望遠開始研究,不知道拆了多少望遠鏡,又研磨了不少不同形狀的水晶器物,用來研究光線,而光分七色這個小實驗,不過是朱佑檡用來震撼人心的小伎倆。

他真的研究成果是研究出光線折射等理論,並以此理論可以研究更大更遠的望遠鏡。

詳細說完之後,他向朱祁鎮行禮說道:“臣請朝廷撥款,造更大的望遠鏡,以觀天文。”

朱祁鎮看著貝琳說道:“這東西,是他自己研究出來的?”

貝琳說道:“陛下,小王爺的確是天資聰慧,發人之所未能發,臣尚有不及,又怎麼能替人捉刀,特別是這望遠鏡,就不是臣能搞到的。”

朱祁鎮聽了暗暗點頭。

這一點朱祁鎮也承認。

望遠鏡一直是軍國重器,被嚴苛的管控,而今一般士卒,也是很難接觸到望遠鏡的。即便是貝琳也很難拿到,畢竟是兩個系統。即便能拿到,有一兩個還行,如朱佑檡一般,大卸八塊,還成批次的拆。

這種壕氣,即便是貝琳也未必能做到。也未必想得到。

畢竟除非是從小富貴之中泡大,如何能將價值數百金,甚至千金的望遠鏡,玩壞從不心疼。

朱祁鎮說道:“那你對他的意見如何看?”

朱祁鎮不會忘記貝琳的本業,貝琳後半生偏離的自己的人生軌跡,但是他本質上還是一個天文學家。

貝琳嘆息一聲,說道:“臣聽到他這個設想,就覺得可惜。”

朱祁鎮說道:“可惜什麼?”

貝琳說道:“可惜臣已經老了,精力不足了,否則真要用這望天鏡,做出一番事業。自古以來善於做天文器械的大家,數不勝數,各種天文儀器,也都是精妙絕倫之極,各種天文儀器之最,莫過於北宋的水運天象儀。”

“然,已經毀於戰火之中。”

“即便是將水運天象儀拿來與望天鏡相比,也大大不如。”

“不管前輩高人,如何精妙巧思,也不過是以肉眼觀天,但是人力有時窮,臣年輕時候,目力極佳,能目決秋毫之末,然即便如此,眼力也遠遠比不上望遠鏡,其實在望遠鏡發明之後,臣已經用來觀天。只是軍用的望遠鏡倍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