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7章 封長白山,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天邊地平線也變得起伏不定,不是別的,是長白山遙遙在望了。

吉林府所在地,就是長白山的腳下。

在這個時候,吉林府也快要到了。

吉林府所在地,並不是後世的吉林省會長春,而是在長春以東在長白山山麓,東靠長白,南依大河,佔據山河形盛之地。這樣依山傍水,又修建了一座雄城,足夠讓瓦刺人無能為力。

這種選址,更多是基於軍事方面的考慮。

也正因為如此。

並選址幾乎完全處於平原地帶長春地區。

到了吉林府之後,站在吉林府的城牆之上,向東北看去,就是數百里的長白山。山上皚皚白雪都沒有融化。朱祁鎮一眼看過去,都是鬱鬱蔥蔥的松林,大片大片,頗有遮天蔽日之態。

還有一條大河從大山之中洶湧而出。

這正是松花江。

松花江就是發源於長白山之中,從這裡一路向西,然後繞一個的圈子,向東北方向匯入黑龍江入海。

還有有一條路,在松花江一側蜿蜒崎嶇向東而去。

這是一條路是當初的驛道加以擴建而成的,當時海西與遼東連線的道路只有透過建州衛。不從建州衛走,就要繞道朝鮮,可以說是孤懸於外,但是而今的海西卻沒有這樣的感覺,且不說,朝鮮已經成為大明的版圖,朝鮮南部地區被劃為海東省,而鴨綠江兩岸,卻被納入海西省。就是讓海西省與大明內地聯絡更加緊密一些,這才不按照山河地勢來劃分,也讓海東省在對抗朝廷的時候,也沒有北部山區的山河之險。

出去南部的交通改善之外,也修了好幾條橫跨長白山的道路,畢竟長白山雖然是大山雄峰,但是到底不是如同橫斷山脈那般,關山難越。

而從吉林往東這一條路,就是改善交通的一個部分。甚至而今從遼東到海西,人們都習慣走這一條路。

原因很簡單,從遼東到吉林一路都是平地,只有可以走水路,即便是水路走不了對久,也可以換成陸路,也沒有多遠的路程了,比起從瀋陽翻山越嶺,一路向東北方向,數百里的山路要容易走太多太多了。

之前之所以不走這裡,就是因為吉林這個地方。是敵我爭奪之地,戰爭的風險太大了,不安全。

而今這裡稱為大明的內地,吉林府就很快的發展起來,稱為遼東省北方重鎮。

再加上從水路到海西的運河也挖通了。

當初這一條運河是為了從海西港支援大明肇州戰事。而今卻已經成為海西一道重要的經濟通道了。

而今的海西,雖然還是大明比較偏的一個省份,海西省以北,就是奴兒干都司,不過而今奴兒干都司已經與之前的奴兒干都司不大一樣了,之前奴兒干都司幾乎在遼東鎮以北都是。而今奴兒干都司長白山以東是海西省,長白山以西是遼東省。

而整個奴兒干都司只有黑龍江沿線一些部落了。

大明還在黑龍江入海之處,建立了一座城池,朱祁鎮命之為鎮北城,成為奴兒干都司的駐地。這裡原本就叫奴兒干,後世稱之為廟街。

整個奴兒干都司只有一個衛所的兵馬。

可以說是整個大明兵力最少的一個都司,其實黑龍江這一帶是實實在在的苦寒之地,一年之中有半年都是下雪的時節,根本沒有多少人。甚至有大臣提議撤掉奴兒干都司,這片土地對大明來說,幾乎沒有什麼價值。

只是遼東省與海西省都表示,他們不想要。

畢竟東北移民事務,已經讓兩個省一直處於忙碌之中,誰也不想多一些奴兒干都司這些部落的破事。

再加上大明在鯨海,也就是後世的日本海,活動頻繁,對當地水文也瞭解了不少。從海路到鎮北城一點問題都沒有,再加上鎮北城作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奮鬥在大明

名劍山莊

凰後萬萬歲

夏蓮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