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劍山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306章 東北移民,明天子,名劍山莊,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在結束大寧之行後,朱祁鎮御駕向東而去。
不是去別的地方,是去東北。大軍先向北沿著馳道而行,隨即來到了潢河之上,這裡早就有人備好了船隻。
潢河是遼人興起的地方,這一條河是草原之上很重要的河流,匯入遼河之中。所以遼東省已經從下游調集了不少船隻,作為朱祁鎮座船。但是潢河上游水流並不是太猛,而且很多草原上的河流都有季節性的特點。
而今是春末夏初,並不是草原河流多水的時候。
所以,也只有朱祁鎮上船順流而下,大隊騎兵還是沿著河流東進,算是水陸並進。
不過,即便如此上游的船隻,也未必能夠承擔下游的大船,於是乎,還要有一部分士卒,在某些河道要承擔起拉縴的重任。
朱祁鎮上船隻後,立即感受到了不一樣。在顛簸這一項上,船隻還是比馳道,乃至鐵路上好上太多太多了。在潢河上航行一兩百里,當潢河水越來越多的時候,周圍的景色也發生了變化。
因為朱祁鎮已經來到了另外一處河套之地。
就是遼河套。
這是一處水草豐盛,可耕可牧的寶地。
兀良哈三部很長時間就在這裡繁衍生息成為塞上強藩。但是這一塊地方,到了大明的手中的時候,就是另外一個模樣了。
因為這裡距離大明遼東的核心地區非常近,近到了僅僅隔著一條河而已。這一帶也被稱為遼西之地。、
遼東省的核心地帶是什麼地方?
就是遼陽,瀋陽而已。
這裡很早就是遼東很富裕的地方,並不是到了大明的手中才成為大城的,也是整個東北地區,少有的人口密集的地方。
只需在遼陽向西架上一座橋樑,就能到遼河套地區。
在蒙古人佔據這裡的時候,這裡是遼東的心腹之患,逼得遼東鎮不得不沿著遼河以東,以南千里佈防,處處設堡,總之狼狽之極。
但是而今落到朝廷手中,卻成為遼東省最先開發的地方,已經上奏朝廷,將這一帶設遼西府,在遼陽對岸的地方,設立遼西府,成為大明在東北新設的一些府縣之中,發展最快的幾個府縣之一。
就是比起北方的這些府縣,特別利於移民。
這些資料,朱祁鎮之前僅僅是在奏疏上面才能看到,但是而今卻是親眼看見了。
越往東行,人煙就越密集。
特別是出了漠南都司轄地,到了遼東省轄地之後,大軍補給都可以從當地補給。
而漠南都司與遼東省的分界線,並不是特別的明顯。並沒有明顯的大山大河作為兩者之間的分界線,這也是東北平原的特點之一,對於東北平原來說,對蒙古高原地區並沒有什麼天險的存在,從草原上到這一帶可以說是來去自如。幾乎是完全開放的。
這也是為什麼東北平原一直沒有被大規模開發的原因。
當然了,另外一個原因是冷。
從草原地帶進入農耕地區,朱祁鎮感受到最大的感覺,就是屯田之政的落實。
這一帶往上數上幾十年。都是遊牧民族的牧區,根本沒有什麼百姓,也不可能有什麼耕地,而今這些農民全部是這麼多年以來,朱祁鎮孜孜不倦的從關內向東北移民的結果。從村莊的名字上,就能看得出來。
這裡的村莊的名字都是某某屯,一般是從各地一些特徵來命名的,並沒有用姓氏命名的村落。
一般來說,叫某某屯的村莊,都是移民過來的屯駐的,而叫某某村的,卻是當地百姓世代聚集發展起來的。這個規律放在中原地區也有幾分符合的,畢竟大明初年,太祖皇帝進行過好幾次大移民。
這些某某屯都是當時遺留下來的痕跡。
當然了,很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