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7章 四選一,拔出來,鑑寶無雙,青木赤火,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而在水池的正中,還有一個“島”;確切地說,是“半島”,因為有一條“長堤”是連線岸邊的。
“島”的形狀大致是圓的,而“長堤”的形狀如同一個喇叭——剛從“島”邊延伸出來時挺細,漸漸變寬,“喇叭口”正與眾人來時的“裂縫”相接。
這個“島”的直徑,差不多有十米,而且邊緣比較整齊。
就在“島”的中心位置,還有一塊巨石凸起,看著應該是本來的自然面貌。
眾人經過喇叭形長堤走到了“島”上的巨石邊。
環繞巨石一週後,島上的情況也基本一覽無餘了。
只有一處特殊的地方。
這地方在巨石的背後的地面上;所謂背後,就是以巨石衝向喇叭形長堤為正面。
地面上,距離巨石不足一米處,有一個一尺見方的坑槽。
不過,坑槽裡已經長滿了青苔,幾乎看不出本來的面目。這有點兒奇怪,雖然這裡比較潮溼,但是這處坑槽周圍卻並沒有青苔。
只能先著手清理。
清理完畢之後,眾人發現,這個坑槽很淺,深度只有幾厘米。
底面居然是鏤空的!
就跟那個符文地漏一樣。不過,鏤空處肯定不是符文;鏤空處很少,只有四角和中心各有一處,每處只有三道豎條空兒,如同窗欞。
這底面也是可以活動的,是一塊壓上的石板;從邊緣處可以看出,並不是和四邊融為一體。
吳大志先用手試了試,感覺應該可以取下。只是這“窗欞”空隙太小,也就半厘米左右,用手不太方便,而且四邊的邊緣處,也需要深入清理一下。
清理之後,再用結實的細繩穿過五處鏤空之處,而後統一打成一個結,嘗試著發力使其鬆動,最後終於提起來了。
下面出現了一個方洞,居然深不見“底”——因為底部是水。料想下面和水池裡的水是相通的。
怪不得坑槽里長滿青苔。
在方洞四面的石壁上,大概比鏤空石板矮兩寸的位置,各有一個帶弧形“帽兒”的凸起,如同一個大鉚釘。
“鉚釘”帽兒雖然頂部的弧形處理得很好,但邊緣卻並不是正圓,有點兒多邊形的感覺,明顯有稜感。
“鉚釘”直徑大概五厘米。而“鉚釘”凸出石壁有三厘米左右。
“鉚釘”的底部,和石壁之間是有間隙的,從青苔的生長情況就能看出來。
“這應該就是機關了,也不知道是按,還是拔?是四選一,還是選二、選三甚至全選?”吳奪開了口。
吳大志想了想,“先把石壁上的青苔清理一下。”
清理掉石壁上的青苔之後,大家發現了,原來每個“鉚釘”周圍都刻了字。
每個“鉚釘”周圍都刻了四個字,字有一寸大小,是環繞“鉚釘”的上下左右刻的。
又得認字。
好在以往積累了不少經驗了,這些字也都不算很難認,更關鍵的是,每四個字,其實都是一句話。
這四句話分別是:射不主皮;物極必反;兵無常勢;取法於天。
這四句話,都有明確的出處。
“射不主皮”出自《論語》。子曰:射不主皮,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
大概意思是說,比賽射箭的重點不是射穿“皮”(箭靶),而是中不中,因為不同的人力氣有大有小,這是自古以來的規則。(孔子這裡說的不是軍事比賽,而是禮樂中的“射”。)
“物極必反”出自《鬼谷子》。物極必反,困則思變。這句話的意思很明瞭,現在也是一個常用成語。
“兵無常勢”出自《孫子兵法》。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