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40章 洞如山,裂如葉,鑑寶無雙,青木赤火,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曾經討論推斷,設有符文地漏的那個地下巖洞的石門,石材就是從這個巖洞取的。
······
設有符文地漏的地下巖洞,根據已經掌握的情況,應該不可能是入口存在的地方。這次他們沒有進一步探查。
而第一個巖洞經過探查,並沒有發現任何端倪。同時,這個巖洞給人的感覺不太好,有點兒逼仄壓抑。
第三個巖洞,也就是一側石壁有開鑿痕跡的巖洞,被他們當成了重中之重。
這處巖洞形狀相對方正,算是比較規矩。
但是很遺憾,在這處巖洞,耗費的時間最長,卻依然毫無收穫。
第二個巖洞雖然在通道由外往裡的次序上排第二,卻是他們最後一個探查的;因為第一個巖洞算是首當其衝,就近原則;第三個巖洞最大最特殊,就先過了第二個巖洞去了。
三個巖洞,兩個沒線索,剩下的這個要是再沒有,整條地下通道,怕也得再探一遍。
吳奪先是站在第二個巖洞的“入口”和“出口”分別打量了一番,“這個巖洞,怎麼有點兒像三指山啊?”
這個巖洞的“洞型”,本來就有點兒像竹筍,要是說像一座山也行。
不過,吳奪說像三指山,並不是全部,而是有點兒像其中一“指”,也就是說,把三指山的兩條裂隙之外的山體拿掉,就有點兒像了。
“確實是有點兒像。”吳大志點點頭,卻又說道,“不過,也不是很像。而且這個巖洞,看著也並沒有什麼人工痕跡,就算是很像、不是有點兒像,那也只是巧合。”
吳大志雖然嘴上這麼說,但卻依然很細緻的觀察起來。
其他人自然也不會閒著。
就在這個巖洞裡,還真是發現了端倪!
這個巖洞的“地面”,有些坑窪不平,岩石上也帶著一些裂隙;而細細觀察發現,有些裂隙的寬度竟是一致的!
而且,這些裂隙雖然不太多,但總體卻構成了一片葉脈的形狀!
這片“葉脈”,最長徑大概一米八,最寬徑大概一米五;葉尖頂著一側的洞壁,葉柄則靠近洞中央的位置。
這種情況,本來是極難發現的,因為寬度相同的裂隙夾雜在眾多裂隙之中,而且看著也非常自然;但是,行動組的人就是有針對性地“明察秋毫”來了,而且還已經探查過其他的巖洞,經驗可謂很足。
所以還是被他們揪出來了。
鑑寶無雙章節列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