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14章 丹書鐵券,鑑寶無雙,青木赤火,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不過吳奪和寧霜也都知道就這麼個情況,所以情緒也沒受太多影響。

只是吳奪雖然沒有抱著一定撿漏的心,但肯定也不想老遇上這種事兒。

這也不是自己能決定的。做局在古玩行裡是常有的事兒,只是地攤上很難有大局,都是小局。

像剛才一個“攤主”一個“顧客”,稍稍簡單配合一下就行。

繼續逛。

在一個東西挺雜的攤子上,吳奪發現了一件有意思的玩意兒。

這也不是吳奪主動發現的,他和寧霜到的時候,有一個老者正拿著看呢,還時不時和攤主掰扯兩句。

乍一看,這是一個長鐵塊。

長度在十幾厘米,寬度在三厘米左右,厚度有個兩厘米。而且豎著看微微有點兒弧形。

整體上不太規則,像是什麼器物上的殘片。

要只是這麼一個長鐵塊,哪怕看著很老,也是不會有人感興趣的。

關鍵是上面有金字。

因為是“殘片”,所以字不全,只有這麼十一個字:“卿恕二死或犯常刑有司不”。

字是繁體楷書,介於魏碑和唐楷之間,更像唐楷。

鐵質,金字,還有“恕二死”的內容,那這東西,很可能是丹書鐵券的殘片啊!

這上面不全的字,如果加上標點和補充成句,大致應該是:卿恕二死,或犯常刑,有司不得加責。

所謂丹書鐵券,就是民間常說的“免死牌”。

一般是帝王賜給有功之臣或者股肱重臣的“特權”,說白了就是犯了死罪可免。

丹書鐵券在歷史上是一直存在的,很多史料都有記載。

最起碼在劉邦建立漢朝之後就有了,當時叫“丹書鐵契”。雖然當時並不是所有的“丹書鐵契”都有免死功能,但畢竟是出現了。

質地是鐵的,形狀帶弧,所以叫“鐵券”;上面的字是丹砂(硃砂)所寫,所以叫“丹書”。

有名的魏孝文帝,也發過不少丹書鐵券。這時候,就是實打實的全都帶有免死功能的“護身符”了。

到了隋代,丹書鐵券發生了很多變化,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點:

第一,頒發丹書鐵券成為常制,開國和中興的功臣,必發丹書鐵券,就連宦官也不列外。

第二,丹書鐵券不再是“丹書”,改為“金書”;鐵券上的字,逐漸變成了“鑲金”。

所以,隋代之後,丹書鐵券已經變成了“金書鐵券”。如此,後來才有了“免死金牌”的說法。

不過,丹書鐵券這個稱呼,已經成為固定用法了,稱呼“金書鐵券”為丹書鐵券,字面上雖然不對,但也不是錯。

而唐代延續了隋代的做法,同時,免死次數也在不斷增加。

在唐代之前到唐初,免死次數一般是三次以下,比如這殘片上的“恕二死”。而到了唐代後期,九次都有了,而且有的子孫也能跟著免死。

宋代依然有丹書鐵券。比如《水滸傳》雖然是,但裡面所說柴家後人有丹書鐵券,也是史實。趙匡胤“黃袍加身”,從後周柴家手裡得了皇權,出於種種考慮,確實下旨賜給了柴家丹書鐵券。

明代的丹書鐵券制度,那就更加完善了,朱元璋將其“法制化”,明確了頒授物件和不同鐵券的等級。

明代的丹書鐵券還有個顯著特點是,有一種死罪是不能免的,那就是“謀逆”。

綜合種種,這一個長鐵塊,如果真是丹書鐵券的殘片,那麼肯定是隋代之後的。

再結合類似唐楷的字型和金字表達的內容,則更像是唐初。

目前,華夏現存的歷史最早的丹書鐵券文物,是“錢鏐金書鐵券”,是在唐乾寧四年、唐昭宗李曄賜給吳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其它小說相關閱讀More+

[綜]我姐是白素貞

則美

少年,我是時小甜

蘇幸安

異能女王重生後驚爆全球娛樂圈

大狐狸小兔子

火影:我是葦名之主

李滿川

吃瓜!惡毒男配被讀心大佬爭著寵

妖精本妖

精靈裡的劍道高手

寶寶叫萌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