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木赤火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689章 獨山大冢,是否借用,鑑寶無雙,青木赤火,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塊“碎玉”。
根據具體特點判定,這應該是一組玉覆面中的幾塊,年代大致在春秋末期到戰國時期。
玉覆面,有整面的,也有一組玉片組合的。
玉片組合式的玉覆面,一般是十幾片,有蓋眼睛的,有蓋眉毛的,有蓋鼻子的,有蓋嘴的,還有額頭、臉頰等處。
這幾片玉覆面的玉質一般,顏色青白,屬於地方玉。
越州相關部門將這個線索和張可農彙報的鎖龍井中得到鳳紋管形器的線索匯合,是比較合理的。
透過比對,玉覆面的玉質和鳳紋管形器的玉質並不相同。鳳紋管形器也是地方玉種,但和玉覆面顏色不同,也不是產自一地。
但是,如果根據推測,這是越王無疆陵墓裡出來的東西,反倒能看出當時的“倉促”。
綜合所有的線索,加以推測,可以聚合成一種可能:
越王勾踐的閒置的“獨山大冢”,在越王無疆與楚國交戰被殺之後,被越國的王族子弟“借用”,安葬了無疆。
這個“獨山大冢”,可能就在現在的環水山中。
環水山中的無疆陵墓,應該不在山體之中,而在山體的地下;可能當時勾踐就這麼設計的,也可能是安葬無疆之時規避了勾踐設計好的墓坑,只是借用墓道和原有結構,又往下深挖了。
而連通鎖龍井的地下河,也連通了環水山附近,也衝破了無疆陵墓,墓中陪葬品“隨波逐流”;由此,發生了鎖龍井中撈上來鳳紋管形器,鄰水村打井撈上來幾片玉覆面。
但是,根據這個線索,越州相關部門曾經在環水山詳細勘查,並未找到任何疑似墓葬的入口。
而鄰水盆地越國墓葬群的發掘倒是進展順利,但卻並沒有關於“獨山大冢”的線索。
據此又有人推測,環水山中即便真的有“獨山大冢”,入口也可能並不在附近。
這件事情,推進一直比較緩慢。
直到現在,“上頭”接手了,越州相關部門只需要配合。
吳大志介紹完畢之後,李山也傳達了上級的安排。現在行動組可以先期進行考查,同時已經協調安排了地質和水文專家,來明確這條地下河的走向。
吳奪聽完之後,感覺這一系列的分析和推測還算比較靠譜;但他了解得越清楚,反倒越覺得難度更大。
而且,能不能在勘查無疆王陵之時,收穫有關秘藏揚州鼎之地的線索,還是個未知數。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