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掃塔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3章 體用之爭,四合院之春華秋實,唐僧掃塔,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冉教授,當然可以。國家現在奇缺人才,尤其是缺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所以對教育非常重視。國家對高等教育建校的指導思想,就是更好的配合國家建設的需要。建國後,對京城的高校進行了合併和調整,其中輔仁大學就併入了師範大學,除了京大、清大、師大等綜合性大學,還合併新組了八個專業理工科高校,分別是地質、礦業、鋼鐵、航空、石油、農業機械、林業、醫學等八大學院,各有學科側重,為咱們華夏工業經濟的起飛保駕護航。現在國內百廢待興,條件就要艱苦了些,肯定沒有在國外舒服,冉教授要有這個思想準備。”

冉靜軒哈哈一笑說:“如果怕艱苦,我也不會答應老友回國任教了。”

秦錚點點頭,心下認可。

“不知冉教授口中的老友是誰?”

“陳元。”

“哦,原來是陳校長。”

這位陳校長可了不得,那可是被領袖稱為“國寶”的人物,著作等身,著作被翻譯成多國文字出版,是傑出的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

“你認識陳校長?”

“嗯,曾有一面之緣。”

“陳校長連著兩次邀請我回國,可我心裡是有顧慮的。”

秦錚沒有接話,而是看著他,等他繼續解釋。

果然,冉教授又說:“很多人都覺得文科無用,主張實業救國興邦,我當時出國時,也是受這個論調的影響。剛才你也提到了,國家組建八大學院,也是以國家建設急需的理工科為主。

秦錚心下了然,冉教授這是擔心他回國後不被重視,情有可原,也清楚他的擔心並不是多餘。

這種文理之間的爭論,可以上溯到上世紀四十年代,清廷就有“體用之爭”的辯論,清末名臣中,有很多就是靠開辦軍工企業和民用企業而名垂歷史。

建國以後,國家只是保留了極少的綜合性大學,社會學、政治學、心理學等人文社會學科更是被取消,而以國家建設急需的理工科為主,以專門或單科工科學院為主,規模都並不大。

“冉教授,雖然我學的是理科,但我認為您並不需要有顧慮。在我看來,文科,最基本的作用是促進個人文化修養、道德修養、品德修養的養成。咱們不妨用辯證的眼光從歷史中尋找答案。”

冉靜軒的興致被吊了起來:“哦,什麼答案?”

即使是祁薇和冉秋葉,也都提起精神,想聽聽他說什麼。

秦錚說:“西方工業革命的內在驅動力確實是理科,但是,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是從文藝復興開始的,而文藝復興的內在驅動力是什麼?”

看冉靜軒不說話,秦錚又說:“是文科。文藝復興,是一場精神領域的革命,它解決的是人們的思想觀念,歷史證明,只有解決了人類自身的思想,才能釋放人類的創造力。如果不解放人類的思想,就無法實現人類的創新與進步,在我看來,文藝復興對人類的貢獻,要遠遠大於工業革命。所以,文科又怎能是無用的呢!”

冉靜軒臉帶笑容,欣慰的點點頭說:“你說得很有道理,比我想的還要深刻一些。”

聽到他的話,祁薇和冉秋葉也都臉顯笑容,而冉秋葉更是對秦錚投以欣賞的目光。

有了這個媒介認知,兩人的談興更加濃烈,話題不由展開,兩人從文史研究聊到了文學,又從文學聊到了文藝。

冉靜軒說:“文史研究的,雖以求真求實為根本,還要注重趣味性,也就是文學藝術,孔子曾經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知、好、樂三者融為一體,就是欣賞,而欣賞所憑的就是對文藝的趣味。”

秦錚說:“知、好、樂,最大的難關,其實是知,能知才能好,能好才能樂。咱們國家剛建國時,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四合院之春華秋實

唐僧掃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