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一百六十章 大典結束,為龍之道,君子如龍,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偷偷的傳音後,立刻答應了下來。
趙匡胤立於祭壇,默運“五帝龍拳”內力,大喝一聲:“朕,大宋開國皇帝,趙匡胤,對天禱告!”本來此時太原城佈滿了法術轟擊之聲,一般的說話聲根本聽不見,但是趙匡胤所說的話是以“五帝龍拳”特有的“龍怒”心法,自有一股龍皇般的威勢和穿透力,響徹太原。所有本來已經被天空中“祥瑞”吸引住全部注意力的人們這才想起來,今天大宋的開國大典,於是將目光都對準了趙匡胤。連空中的各位修真宗師也都紛紛一愣,下手不經輕了三分。畢竟這是天生人皇的講話,若是為了施展“祥瑞”將其打斷,一定會就被遭到厭惡,適得其反。
“朕起於民間,幼時便知天下疾苦,百業凋零,但苦於年紀幼小,無甚本事,故而無法可想。”趙匡胤聲音低沉,緩緩而言。聽著他的話,其他人心中也不禁又一陣沉甸甸的壓抑感。的確,長達幾十年的亂世,實在是傷害了太多太多人。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天幸,朕之後的遇機緣,習得兵法武藝,年方十而有三,便已能闖蕩天下。”趙匡胤聲音一轉,帶了些興奮之意。是啊,那段時期,是他人生最大的轉折點。
“此後,朕之足跡踏遍五湖四海、荒漠戈壁,歷經重重困難、幾次死裡逃生。”趙匡胤聲音帶著幾許慶幸。
“然而,福禍相依,在此期間,除了遇到危險之外,朕還結識了多位友人,相攜一同遊歷天下。蒙他人不棄,追隨於朕。”趙匡胤說著,將頭轉向人群中的朱慈和郎峰,對他們微微一點,表示感謝。朱慈和郎峰也十分感動,想起了那段風雨同舟,歷經艱險的日子,唏噓不已。
“一路上。朕發現當今天下,依然是陷入危機!中原大地連年戰亂,百姓流離失所,苦不堪言。江南雖然略顯安逸,但昏君讒臣不絕於朝,只知魚肉百姓、欺壓治下臣民。惡霸橫行、盜匪不絕於路。朝政腐朽、社稷崩壞。唯有西南之地,地勢優越。物產豐富,百姓雖然要繳納極多的賦稅、受到層層盤剝,但仍然可以勉強過活。
不過,當朕瞭解到其國君為人之後,便自鄙夷不已。坐擁富裕之地、有天險阻敵,千萬臣民,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卻只能困守一地,因何?無他。國君無大志也。後蜀之主沉於享樂、奢靡無度、不思進取,真乃取死之道也!”趙匡胤的聲音斬釘截鐵,令人不由得去相信他說的話。
向天南聽道趙匡胤的話,不由得暗自氣憤,但卻無法反駁,因為據他了解。後蜀之主的確就是趙匡胤說的那個德行,甚至更差,所以只得攢了一肚子氣,但卻還是耐著性子聽下去,同時心中決定日後一定要找到機會,好好教訓教訓蜀主。反正人皇已經出世,遲早要滅掉後蜀。他卻是絲毫不擔心後蜀的報復——諒他也沒這膽子和能力。
“吐蕃內亂、回紇野蠻、契丹所建之遼國乃是狼子野心,遊牧習性不改,經常越境擄掠,更是扶持後晉,陰謀禍亂中原,窺視社稷神器。朕之一路上,瞭解的越多,心中就越加沉重,我神州,可還有救?黎民百姓,可還有希望?”趙匡胤的聲音有怒火、有悲傷,最後轉為低沉,使人聽後,都覺得前途昏暗,沒有出路。
“便是此時,朕來到了後漢!”趙匡胤聲音轉為激昂。“後漢之主劉和丞相,寬仁厚德、體恤百姓,關心民情、謀略深遠。所轄之地,比之其他地方富庶十倍!所練之兵,比其他國家精銳十倍!所具之才,更甚於其他國君百倍!這樣的國家,才是朕所願居住之國。於是,朕稍加考察,便將家小接來,自己則從戎赴軍。”
“劉丞相待朕甚厚,不以朕年紀輕、資歷淺而輕視,多次提攜。人敬我一尺,我還人十丈,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朕之決定,便是報效他人之賞識,護衛國家,平定天下!”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