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如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三百三十三章 發洩的怨念 意外宏願,為龍之道,君子如龍,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的聖人都將道統留在了那裡,使得地仙界佔據了宇宙大部分氣運,人傑地靈,恐怕也不會吸引絕大多數的修真者前去,被稱為仙界。
但是,地仙界雖好,若是長期在那裡經營的話,就會將自身的眼界和格局侷限在一隅,反而忽略了很多眼界之外的重要事情。地仙界畢竟勢力眾多,巨頭雲集,水深得很,每走一步都會與其他的勢力解除,出現利益爭端。東方龍族將力量侷限在地仙界中,就等於束縛了自身的發展,即便是能夠有所發展,又怎麼能比得上在外界大肆擴張的巨龍一族?
雖說地仙界的出產質量較高,但在各個勢力紛紛圈地、開採下,又怎麼能比得上在外界一個星球一個位面的資源?質量再好,數量差距太大的話,還是會被壓過的。龍族這樣做,若是在和平時期,還能保證種族的發展和穩定,一旦大劫來臨,以龍族的強大實力,必定會被強迫站隊,在戰鬥中受到波及。而且,地仙界的每一次大劫,規模都是龐大無比,足以毀天滅地,上古龍鳳二族、巫妖二族、乃至闡截二教,無不是顯赫一時、背景深厚的勢力,但是大劫到來後,隱退的隱退、滅族的滅族、被人趁火打劫、滅教的滅教,總之每一個能有好下場的。
這就好比是世俗間王朝的興衰,若是將被地仙界氣運輻射影響的宇宙比作一個國家,那地仙界就相當於它的首都。在和平時期,首都中集中了全國最多的當權者、最強的勢力、最豐富的資源、最頂級的政治環境,誰掌握了首都的話語權,誰就能掌握這個國家。這也是地仙界的那些大勢力所做的。
但是,一到國家陷入戰爭(大劫)中,首都的爭奪一定會最為激烈,因為誰都想佔據首都、把握大義,因此,首都就會不可避免的發生震盪(殺劫),對於全國的控制力就會減弱(氣運混亂),那些分在在全國各地有野心的大小勢力就會瞅準機會,脫離首都的控制。分割地盤,趁勢而起。
而將力量侷限在首都(地仙界)的頂級勢力,恐怕也在需要外界支援之時才會發現,平日裡溫水乖巧的各地勢力,現在居然不聽話了,甚至會反噬。而它們卻由於距離太遠而鞭長莫及。只能聽之任之,憋屈的集中全力開始在首都的爭鬥。意圖先決出勝負,拿下大義,奪取氣運,然後再教訓那些不聽話的外部勢力。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而這樣做的結果,只有三種:第一種,某一方勢力贏得了首都之戰的勝利,控制首都,然後發兵外界,並利用自身的號召力招攬一個個幫手。中途也會有許多強者加入(為了分享一部分氣運,順天行事),打敗一個個強大的對手,橫掃全國,統一天下,本勢力大興。(參考人族崛起。逐鹿之戰後的人族。)
第二種,首都被打殘,最後的勝利者也傷了元氣,短期內不能恢復,而此時,外界的某一支或者幾支強大勢力崛起,一路擴張。最後打入首都,並將虛弱的首都原勢力打敗、趕走,掌握大義,號令天下,大興。(參考龍鳳初劫後,巫妖二族崛起。)
第三種,首都的戰爭產生拉鋸戰,最後是戰爭擴大化,將全國的勢力都捲入,最後使得國家整體力量大減,就連最後的勝利者也被其他國家的入侵者趁虛而入,佔了大便宜,本國勢力兩敗俱傷。(參考封神之戰,佛門崛起。)
無論是那種結果,龍族這種已經在地仙界紮根太深的勢力都無法超脫,所以,每一次大劫,都會有龍族的力量參戰,而龍族的力量也在這個過程中一點一點兒的衰弱,或者被迫將某些勢力轉交給外人(四海龍王之所以受天庭冊封未必也不是這方面的原因),最終不得不退隱。反而是西方巨龍一族,因為不被屬於東方世界的地仙界居民待見,所以轉向外界發展,由於自身實力強大,外加敵手不多,宇宙的面積又大,資源豐富,反而發展得風生水起,隱隱壓過東方龍族一頭。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