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回襄城過年(二)
昨夜蒹葭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58章 回襄城過年(二),蓉城別戀:豪門贅婿的不歸路,昨夜蒹葭,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落空,跌落一丈多高,瘸腿走路一個多月。
當時回到家,爺爺將春芽子和丫蛋雙雙揍得滿屋跑,直到我抱住爺爺雙腿才作罷。
丫蛋每次提起這茬,都會眼含幽怨,繼而笑得臉兒稀爛。
沒辦法,我從小在縣城長大,爺爺奶奶對長孫的疼愛,遠遠超過我鄉下堂弟堂妹。
炊煙渺渺,枯草連天,風吹樹椏搖。
老屋方向傳來母喚兒歸家的呼聲,我尖著嗓子應一聲,只是不再像童年時馬上一陣風似的跑回家,只是雙手插兜,慢慢悠悠往回走。
小廟,棗樹,老屋,以及童年歡笑,都將化作一股輕煙,慢慢消散,最後成了無形念想,時常湧上心頭,酸酸澀澀,欲罷不能。
當漂泊異鄉為異客時,我終於明白,這就是鄉愁。
農村年飯,只能用“豐盛”二字形容。
八仙桌上,盤疊盆,碗壓盤,層層疊疊,壘得像座小山。
加我,今年九個人過年,沒辦法,輩分最低,只能獨坐桌角,卻得到了最多疼愛。
奶奶只管給我碗中夾菜,看著長孫吃得艱難困苦,卻笑得比蜜甜。
晚上我得駕車返回襄城,自然不能喝酒。
爺爺是個老酒罐,雖然不能像三個兒子那般你一杯我一杯,喝得酣暢淋漓,但是他自斟自飲,也樂在其中。
老人每次端酒杯遞到唇邊就眯眼,吞下一小口,繼而重重吐出一聲酒氣,嚓……
聽奶奶說,爺爺年輕時是個挑夫,不喝酒就渾身沒勁,十里鄉場範圍內幾乎難逢對手。
搞笑的是,那時候農村窮,酒是奢侈品,爺爺有次參加酒席遲到了,上桌主動申請自罰三杯外加敬大家一輪,如此一來,主人本就準備不多的燒酒十之八九被爺爺一人喝了,全桌人只能乾瞪眼,喉結滾動,發出咕咕吞嚥口水聲。
酒量有遺傳,爺爺如此,喬家三兄弟自然青出於藍勝於藍,個個都是酒中豪傑。
老大,也就是我爸,一直在鄉鎮工作,經常跟村組幹部喝酒添感情,酒量最大。
二爸、么爸務農,勞作辛苦,尤其愛喝辛辣酒,來消除一天疲憊,算得上能喝之人。
小輩中,莫說春芽子有過之而無不及,就連丫蛋也能輕鬆幹下一斤白酒,唯獨我這個長孫是個例外,七八兩白酒就得腳踩棉花,簡直上不了喬家檯面。
我掏出紅包,給爺爺奶奶和二爸二媽、三爸三媽各發一個。
起初大家都不接受,老媽出言相勸,說這是娃子盡孝,別讓他忘了喬家規矩。
家人們方才收下紅包,開心得很。
我當時就想,這,或許就是娃兒們在外奔波的全部意義。
吃過年飯,妯娌仨陪公婆打麻將,這是我家多年傳統習俗。
奶奶從屋裡拿出一副舊麻將,乾乾淨淨的,晶瑩剔透。
記得老爸曾說,當年家中存糧所剩無幾了,奶奶不管三個崽子嗷嗷待哺,依然拿出十斤小麥換來這副麻將,害得一家人吃了整整一個半個月的酸菜稀飯。
奶奶識貨,說這是一整根老楠竹製作而成,是喬家地主的家當,真寶貝吶。
老媽第一次面見公婆時,見到這副麻將,無論如何都想不通一個識字不足百個的農村婦女,為何對地主姨太太們消遣玩意兒情有獨鍾。
後來,我問過奶奶,她沒給答案,只是笑眯眯地摸了摸我腦袋,轉身晾榨菜。
所以,這個疑惑不僅老媽有,我也一直沒搞明白。
我在旁觀站一會兒,覺得有些困,就去車上午休。
剛躺下,柳如月打來電話,問我方便與否,能否說個事兒。
我說在老家吶,沒啥不方便的。
柳如月沉默好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