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河西戰事,河西節度使的悲哀
流浪哥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8章 河西戰事,河西節度使的悲哀,李隆基:逆子,你敢弒父?,流浪哥哥,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趙惠琮?!”
李琩低聲呢喃,轉而笑道:“母妃,別想這麼多了,趙惠琮是父皇身邊的內給事,奉旨撫慰河西那也正常。”
河西節度使崔希逸,以柔和的政策與吐蕃親善,崔希逸的部下孫誨入朝奏事,就把河西的事情奏明瞭,李隆基覺得機會來了,想要給吐蕃一個教訓,就讓趙惠琮去了河西。
“也許是我多慮了,趙惠琮暗中效忠於我,陛下應該不知情,這次出使河西,應當是正常的委派。”
武惠妃點了點頭,“目前為止,暗中投效我的太監當中,這個趙惠琮的地位最高,也距離陛下最近。”
“母妃,不用管趙惠琮了。”
李琩叮囑道:“以後拉攏屬下的時候,要多長一個心眼,尤其是那些主動靠攏的人,也要有所防備,我們不急於求成,要穩中求勝,謹防中了別人的陷阱。”
“琩兒,為娘知道了。”
武惠妃說道:“出了穎王這檔子事後,我是相當的謹慎。”
母子兩人密談了很久,李琩才離開了。
此時此刻的河西,即將發生一場很大的變故。
河西節度使的使所在涼州,扼守河西走廊的咽喉要道,西連西域,南阻吐蕃,北抗突厥,戰略價值極高。
議事大廳內,崔希逸看著部下孫誨,以及內給事趙惠琮,聲音低沉詢問道:“此番入朝奏事,陛下怎麼說?”
趙惠琮的出現,讓他戒心大起。
軍中出現了陛下派來的太監,一般都沒有好事發生。
崔希逸非常擔心,就怕陛下隨意的干預征伐大事。
“大人在任上兢兢業業,前任節度使入朝擔任宰相之後,大人就接替了河西節度使的重擔,也算是功勳卓著。”
孫誨沉聲道:“只是大人與吐蕃的部落酋長,簽訂了互不侵犯的盟約,一味的軟弱求和,墮了大唐的軍威,讓陛下有些不快。”
“陛下不快!”
崔希逸低聲呢喃,這樣的態度,讓他的付出付諸東流。
大唐與吐蕃,也簽訂了赤嶺之盟。
吐蕃那邊的推動者,就是遠嫁的金城公主,李隆基對於這個盟約可是相當的看重。
盟約成立以來,大唐與吐蕃之間小的戰事不斷,可從未發生過大規模的衝突。
所以盟約,還是有著一定的作用。
崔希逸的意圖很簡單,兩國兵鋒一起,就是無休無止的殺戮,邊塞的百姓就要受苦了,異族的行事手段狠辣,一向以屠城為主,大唐的政策極其的仁慈,秉持著殺俘不祥的信條,敵方再次投降之後就會安撫,下一次反叛之後接著討伐,最後的結果依舊是安撫。
他不想麾下的臣民,出現巨大的傷亡,就與吐蕃的部落酋長們簽訂了盟約,雙方互不侵犯。
河西治下的地盤,對吐蕃不設防,吐蕃同樣如此,他自詡這是自己的功業,沒想到卻成了軟弱的表現。
“崔節度,你這兩年養精蓄銳,河西兵強馬壯,該是時候動一動了,只要兵馬一出,就能改變陛下對崔節度的看法,也能彰顯大唐的軍威,陛下聖心大悅,一定會對你委以重任。”
趙惠琮語氣嚴肅的說道。
“什麼意思?陛下要讓我出兵?”
崔希逸的眉頭皺了起來,顯得異常為難。
孫誨道:“大人,陛下的意思,就是出兵攻打吐蕃。”
“請崔節度仔細的斟酌,然後商議出兵一事吧。”
趙惠琮催促道:“此事宜早不宜遲,不可拖延。”
崔希逸目光一閃,“陛下的旨意呢?”
“大人,陛下並沒有下旨意,只是口諭。”
孫誨解釋道:“我奉旨覲見的時候,陛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