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書航海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40章 豁然,罪理謎案,聽書航海,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調查路線上已經走到了死衚衕,那麼為什麼還要繼續固執己見呢?
想想其他的兇殺理由,或許才是破局的關鍵所在。”
對於身旁人的反對毫不以為意的第五正,非常平淡的說出了這番反駁道理。
“你的意思是說,慧娟的失蹤極有可能不是因為廣場舞擾民糾紛引起的,而是由於其他原因導致的失蹤。
那麼按照你的這種說法,那麼慧娟的失蹤可就真沒法界定了。
她有可能是上了黑車失蹤的,也可能是踩到那個鬆動井蓋掉進了下水道,更有可能是在那處犄角旮旯裡面突發心臟病死亡了。
每年全國意外身亡的人數數以十萬計,其中的理由更是千奇百怪,有些更是匪夷所思,那就更別談無故失蹤的人員數量。
若是不談慧娟所面臨的具體問題,脫離問題的本質去空談什麼可能性,這樣的查案過程-真的有意義嗎?
就算你真的能夠將它說出個一二三四出來,那又該如何去實施呢?總不能掘地三尺,一寸一寸的去翻吧?!”
馬良玉原本覺得第五正思路清奇,辦案的過程深得快準狠的精髓,可沒想到當他陷入到線索斷絕的困境之中,竟然會開始鑽牛角尖,這就有些太失水準了。
“我想馬隊長應該是誤會了,我所說的破局,並不是無頭蒼蠅一般的亂飛。
在一定基礎之上的突破常規,做到不拘於格局,但處處又能看到格局,這才是於艱難處破局的關鍵所在。
例如說,對於本案的失蹤人員慧娟,首先就可以排除車禍身亡的可能性。
隱秘性的失蹤和慧娟具體身份背景的契合,這才是破局的關鍵。”
馬良玉明顯已經陷入到思維誤區之中,重新開啟可能性的思路可不等同於胡思亂想,雖然它確實很難。
“你的意思是說,慧娟的失蹤依舊可能是陌生人作案,只是其作案動機,可能並不在我們的資訊收集範圍之內?”
馬良玉也是經驗豐富之輩,立馬就走出了自己的思維誤區,可對於第五正所說的依舊錶示費解。
雖然第五正言明人容易陷入到慣性思維之中,同樣也容易被眼前的表象所迷惑,但人若是對面前最大的可能性都視而不見,那不是眼瞎嗎?
“生活的精彩之處,就在於它的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這樣的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若是再加上一重資訊壁壘,那麼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意外,又或者說是意料之外的悲劇或奇蹟。
其實不管是枝頭掉落的蘋果,還是撞上地球的彗星,當它存在的那一刻,便已經註定了,其實並無任何意外可言。
只是樹下剛好走過一個人,在地球上剛好存在一群發現恐龍化石的人,所以這兩樣東西就具備了意義和象徵性。
人都是意義動物,都會本能性的為一個現象尋找一個緣由和意義,若是實在想不通,那麼就會冠以其奇蹟或意料之外的災難。
人的所知有限,所能思考和憂慮的也僅限於自己所見,以及認為自己所能見到的,可是這個世界真的很大,你能夠了解的永遠也只是部分。
同樣的,你認為一個你所瞭解的人非常的恨你,你覺得他會在某一天殺了你,但其實你並不一定清楚,其實恨你的人遠不止這一個,想要殺你的人也不止這一個。
當某一天你不明不白的死了,你覺得這可能是一個意外,但這其實是早已註定好的事情。
只是這樣的註定,在你的注視範圍之外,同樣也在你的掌控範圍之外。”
面對第五正突然說出的這番哲理意味很強的話語,馬良玉真的有些愣住了,一如之前他所認為的那樣,和第五正呆的越久,你會覺得自己越是不瞭解他。
或許,第五正就如那廣闊的大海,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