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5章 新一輪進攻,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炮擊準備就猛烈轟炸了7天七夜,向德軍陣地宣洩了數百萬發炮彈,效果也不咋地。
德軍陣地已經建立了完善的防炮掩體,加上鐵絲網和各種陷阱碉堡以及重機槍陣地,火炮陣地,守軍完全可以將1500米範圍內變成一片死亡地獄。
那真是誰去誰死,坦克和飛機也破不開這樣的戰略僵局。
德法兩國邊境上
除開山巒縱橫的阿登山區,比利時山區,能夠任由坦克部隊穿插的平原及丘陵地帶,已經形成了長達數百公里的綿亙防線,火力佈設極為密集。
這種戰場形勢除非一邊倒的碾壓過去,否則沒有坦克機動部隊的施展空間,也無法迂迴側翼。
在沒有架壕裝置的情況下,大唐帝國裝備的中型坦克更不可能跨越寬闊戰壕,直接殺向德軍戰線的深處。
英軍的重型馬克二型坦克尚有可能,因為這種坦克體積龐大。
實際上
德國人早就找到了應對坦克的作戰方式,這種薄皮大餡坦克在西線戰場上的生存率不超過1\/10,出去時100輛坦克,能回來10輛就不錯了。
大唐帝國裝備的中型坦克雖然速度快,耐用性好,火力強,但關鍵的防護效能確實不咋地,這是致命的薄弱點。
在嚴陣以待,火力密集而且極富有層次的歐洲戰場上,正面進攻生存率也不高。
只要捱上一發炮彈,基本上就玩完了。
這種殘酷的戰場上,動輒上千門大炮對轟打的地動山搖,什麼坦克來了也受不住,戰鬥空前的慘烈。
沒有幾百上千輛坦克擱在戰場上的覺悟,就別提什麼集團裝甲進攻。
所以,李察對歐洲戰場發起新一輪進攻的積極性不高,皇家陸軍方面同樣如此,能敷衍就敷衍過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