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29章 巴士拉防線,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個多月後

巴士拉城郊

隆隆的炮聲震天徹地,巴士拉會戰進行到第2天,在郊外的戈壁灘上,防守的德奧聯軍與進攻大唐帝國軍隊激戰在一起。

綿延的戈壁灘上有很多起伏的丘陵,生長著零零星星的椰棗樹,為這片枯黃色的戈壁灘帶去些許綠色。

進攻密集的炮彈將德奧聯軍的陣地炸的坑坑窪窪,殘肢斷臂隨處可見,還有被炸飛的鐵絲網和倒塌的戰壕。

大唐帝國遠征軍中東兵團8.6萬餘人,彙集當地的部分阿拉伯部族約2.6萬餘人,再加上裹挾而來的近4萬人約旦部族俘虜。以15萬大軍勢不可擋的掠過約旦和科威特地區,一路殺進了巴士拉。

在這裡,他們碰到了硬釘子。

駐守巴士拉的哈桑-達特里克帕夏率領緊急徵募擴張來的6.2萬餘人軍隊,與德國沙漠兵團的2.1萬餘兵力彙集在一起組成了城郊防線,擋住了進攻的帝國中東兵團。

雙方一照面,就打出了真火。

在炮火猛烈轟擊之後,中東兵團驅使著約旦僕從軍發起進攻,德奧聯軍的防守很頑強,僕從軍不出所料的丟下了大片屍體以後狼狽撤退。

再次炮火猛攻,僕從軍發起進攻,又一次的被打退了。

如此反覆幾次,僕從軍部隊傷亡達到7300餘人,隱隱的已經有不穩的跡象。

“德國佬的防守果然堅硬,這些當地的奧斯曼軍隊在加入德軍之後有了主心骨,變得更難打了。”朱國勝中將放下望遠鏡,搖頭嘆息的說道。

巴士拉郊外荒蕪的戈壁灘無遮無擋,只有一座座平緩的丘陵林立其間,德奧聯軍依託著這些丘陵形成戰壕防線。

作戰經驗豐富的德軍將炮兵陣地設在丘陵頂部反斜面上,可以居高臨下的向進攻方向傾瀉炮火,延長射程。

若是派遣裝甲部隊進攻,德軍則會將火炮推上丘陵頂部,以火炮直射覆蓋裝甲進攻部隊,這一招對付英法聯軍很有效。

因為英法聯軍坦克體積大,故障多,行動緩慢,面對德軍直射炮火的生存率相當低,簡直就是移動的靶子。

透過一天多的激戰,朱國勝中將基本摸清了敵人火力的強弱,他兩隻手抱在胸前,伸出左手磨挲著下巴思考起來。

他必須要找到一個有利於突破的弱側,開啟缺口,撕碎敵人的防線。

第一次世界大戰迄今為止的慘烈戰役,已經證明在塹壕戰中,正面突破必然要承受巨大的傷亡代價。

鐵絲網與塹壕的組合,再加上火炮與重機槍的混合火力,成為防禦一方的壓箱底手段。

天然的佔據優勢,這在戰爭中屢試不爽。

德軍在類似的塹壕戰中經驗極其豐富,並且分享給了奧斯曼帝國和奧匈帝國的盟友,這是最讓人頭疼的地方。

從當前戰線來看

在寬達13.8公里的正面戰線上,敵軍投入了約2.8萬人的兵力部署在一線陣地,其中德軍約7000餘人,分別配屬在東西兩翼。

以猛烈的重機槍火力和精準的炮兵火力,支撐中線的正面戰場。

在後方還有二線陣地和依託巴士拉的城防工事,可不是好啃的硬骨頭。

德意志民族是為了最為適應戰爭的民族,他們從法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中汲取了寶貴經驗,開創性的驗證了重機槍火力斜距交叉射擊理念,能夠最大程度的殺傷敵軍進攻兵力。

英國人在索姆河戰役中的第一天就付出了6萬餘人傷亡的重大代價,驗證了德軍火力殺傷理論的正確性。

從兵力配屬和火力配置角度來看

巴士拉城郊防線的兵力和武器配置,連西線戰場的1\/10密度都達不到,充其量只能算菜雞版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狂野北美1846

葡萄無牙

大宋:兩個月後穿越,線上急等!

雨景天

大明:從嘉靖末年開始

迎風隨飄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