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39章 一戰定乾坤,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鬥機指示敵人方位。
一個標準的白底紅字“箭頭標誌”長4米,寬1.5米,可以由一個戰鬥小隊攜帶。
在德軍堅固防禦地區,投放3~4個“箭頭標誌”,就能清晰地標示出需要雙翼戰鬥機轟炸掃射區域。
面對來自空中的無情絞殺,這些負隅頑抗的德軍部隊在重機槍反覆掃射和鐵炸彈轟炸中灰飛煙滅,死傷極其慘重。
一個又一個硬釘子被拔出來,強大進攻的壓力迫使德奧聯軍連續潰退。
五天後
進攻的大唐帝國第三集團軍已經完全收復了伊佐河沿岸地區,並且深入到奧匈帝國境內,佔領了周邊6個邊境城鎮。
至此,由第3集團軍獨立發起的歐洲南線戰場第十三次伊佐河戰役,以輝煌的勝利結束。
戰後盤點;
第3集團軍共斃傷德奧聯軍12.33萬人,俘虜26.42萬人,一戰收回義大利丟失的全部領土,並且深入到奧匈帝國境內。
第3集團軍自身傷亡3.79萬人,其中陣亡8972人,餘皆輕重傷。
這一戰是歐洲南線戰場取得的最為輝煌的勝利,徹底打斷了南線戰場德奧聯軍的脊樑,並促成了第1次世界大戰提前結束,在歐洲戰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這一戰,同時確立了大唐帝國世界軍事強國的地位,加強了在戰後國際格局劃分中的話語權。
這一戰,也徹底改變了英法德意等世界列強對大唐帝國傳統“暴發戶”的印象,大唐得到了更多尊重,確立了基本符合其實力的國際地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