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841章 美麗的克里米亞,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
由此看來,克里米亞半島歷史上被很多族群不斷爭奪,這主要是因為克里米亞半島是一塊地理環境非常優越的土地,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
克里米亞半島地理位置來看,其位於黑海北部,整個半島大體呈菱形,北部透過彼列科普地峽與大陸相連,西部和南部瀕臨黑海,東北部瀕臨亞速海。
控制了克里米亞半島,就可以控制黑海,並且透過黑海影響周邊的沙俄,烏克蘭,羅馬尼亞和奧斯曼帝國。
這裡繁忙的海上航線是黑海沿岸國家的生命線,是這些國家對外貿易的主要通道,戰略上極具價值。
亞速海是黑海東北部的一個內海,總面積約3.76萬平方公里,透過刻赤海峽和黑海相連。
由此可見,克里米亞半島扼守著亞速海的門戶。
掌握了克里米亞半島,就扼守沙俄進入黑海的貿易通道,對這個亞歐大國具有戰略級別影響力。
克里米亞半島海岸線曲折漫長,擁有很多優良港口,比如塞瓦斯托波爾,刻赤等等,是傳統的海岸要塞地區。
幾百年來
各民族統治者都不遺餘力的加固修繕這些海防要塞,將其打造為固若金湯的海上防線,對任何侵略者來說都是令人頭疼的硬骨頭。
大唐帝國皇家海軍入駐其中,將以強大的海上力量傲視周邊各國,就像是高懸在黑海北部的一把利劍,只要掌控克里米亞,就可以在黑海保持戰略優勢。
另一個重要方面
克里米亞半島氣候比較溫暖,屬於亞熱帶地中海氣候區,一月平均氣溫為2攝氏度,7月平均氣溫約24攝氏度。
由於靠近海洋,海洋性氣候特徵明顯,陽光日照和降水也比較充足。
得益於優越的氣候條件,克里米亞半島風景美如畫卷,比如克里米亞半島南部的雅爾塔,就是一座擁有很多歷史文化遺蹟的美麗城市。
這裡有潔白的海灘,湛藍的海水,還有極具年代厚重感的古老建築,糅合了歐洲希臘,拜占庭和俄式建築特點,總是讓人流連忘返。
克里米亞半島南高北低,中北部為平原,適宜農業發展,主要種植小麥、玉米、向日葵等農作物。
半島南部地區為山地丘陵,植被為森林和草地,適宜畜牧業的發展和經濟作物的生長,是一塊得天獨厚的寶地。
大唐帝國掌握了這裡,就等於在歐洲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可以透過在克里米亞半島和烏克蘭南部的事實存在,理直氣壯地參與到歐洲事務中去。
如今的大唐帝國是第三個達成日不落帝國成就的世界新興殖民大國,其領土廣泛分佈在南北美洲和中美洲,歐洲,亞洲,非洲和大洋洲(注,天堂省屬於大洋洲),幾乎與大英帝國並駕齊驅。
而克里米亞半島,就是大唐帝國透過門縫插進歐洲的一隻腳。
根據大唐帝國皇家陸軍的規劃;
將沿著克里米亞半島北部狹窄的地峽,建立一條由永固鋼筋混凝土堡壘,這個岸炮和地下掩體組成的防禦線,將整個克里米亞半島遮蔽在內。
這個防禦線被稱之為“雷池防禦線”,意思就是任何敵人在這道防禦線面前,都難以逾越一步
皇家陸軍計劃72~75萬退役軍人安置在克里米亞,另外15萬退役軍人安置在敖德薩港口周邊的南部地區。
最後的十餘萬退役軍人安置在烏克蘭東部,從而形成三足鼎立的態勢。
而烏東地區就成為面向沙俄的第一道防線,烏南地區(敖德薩港周邊)就是面向沙俄的第2道防線。
“雷池防禦線”就是第3道防線,也是最堅固最難以攻克的防線。
因為“雷池防禦線”將得到駐防在克里米亞半島皇家海軍艦隊的協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