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89章 帝國的熱情,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年內戰的勝利,建立了以代表該省大莊園主和資本家利益為核心的阿根廷政府。
5年衝突動亂時間過去了
如今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省受惠於邊境衝突,整體人口規模已經突破百萬(含10多萬近年來以義大利和西班牙為主的歐洲移民),總人口達到109.33萬人。
而原有的17聯省在大唐帝國不斷的向北侵蝕下,如今只剩下了北部9個省份,領土活生生的被侵蝕了一半還多,人口急劇下降到約28~29萬人規模。
這一增一減,聯省實力大打折扣,話語權也弱得多。
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用在聯省方面再恰當不過了。
從1864年末開始
爆發的巴拉圭戰爭將阿根廷又捲入了進去,最為悲催的事情是,巴拉圭軍隊率先出兵阿根廷科連特斯省,這又是聯省方面較為富饒人口較多的北方省份,被迫的承受了戰火波及。
為了保衛家園,科連特斯省及臨近的北方省份組織了大量白人民兵投入戰鬥,與入侵的巴拉圭軍隊廝殺在一起。
而阿根廷政府軍和巴西援軍姍姍來遲,戰爭從1864年綿延到1866年,長達二年多的時間,這導致了被戰火波及的當地白人莊園主和居民再次遷徙,聯省方面也付出了高達3.5~3.8萬人傷亡的沉重代價。
種種的不滿堆積在心頭,對阿根廷政府真可謂怨聲載道,恨得牙癢癢。
很多聯省的白人定居者認為;
布宜諾斯艾利斯的作法卑鄙而又可恥,就是眼睜睜的看著大唐帝國和巴拉圭人輪番削弱聯省,以滿足其一家獨大的自私想法。任由白人莊園主的家園被摧毀,妻女被欺辱而漠不關心,用心險惡到了極點。
分裂的種子已經埋下了,若阿根廷戰敗那麼分裂幾乎不可避免。
至於烏拉圭,原本就是巴西帝國和阿根廷這南美洲兩強的應聲蟲,根本沒有制定獨立自主政策的權利,只能跟著屁股後面搖旗吶喊。
1867年4月7日,上午十一時許
哥倫比亞-德爾埃斯特羅省境內的比諾尼特山谷
黑壓壓的大唐帝國軍隊與盤踞在山口的阿根廷軍隊遙遙對峙,旌旗獵獵,迎風飄蕩,空氣中瀰漫著緊張的氛圍,大戰一觸即發。
從形勢上看
阿根廷大軍由2.3萬印第安步兵和1.9萬騎兵組成,其步兵位於山谷中心列陣,一側鄰山,一側臨河,在正面寬約4公里的山谷平原中,修建了一道木製柵牆。
這道臨時修建的木質柵牆沒有什麼防禦力,木樁之間留著很大的空隙,只能阻擋騎兵衝擊,卻無法遮蔽彈雨打擊。
所以,阿根廷排出的印第安步兵大陣位於木質柵牆前方,形成十幾個長方陣,一共三排。步兵方陣之間配備了炮兵,配備了130餘門火炮。
在步兵大陣後方,阿根廷騎兵部隊一左一右的環列在側,他們穿著五花八門的服裝,顯然是屬於臨時徵召的志願騎兵,隊形也比較鬆散。
看到敵人嚴陣以待的模樣,司令長官雷覺坤中將不禁露出“不過如此”的輕蔑微笑,神情淡定的一揮手命令道;
“開始吧,讓阿根廷人感受一下帝國的熱情。”
“遵命,司令長官閣下。”
大唐帝國正面擺出的兵力只有萬餘人,以皇家海軍第二遠征師下屬兩個團及一個炮兵營5600餘人為主力,輔以下馬作戰的志願民兵第5師和第8師(缺一個團)約6千人,但是卻有7個炮兵連56門野戰火炮參戰。
再加上一個炮兵營的24門6磅野戰炮,合計整整80門火炮。
這80餘門火炮在前方一字排開,分成4個炮兵陣地,在高亢的軍樂聲中,由戰馬牽引著跟隨線列步兵前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