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65章 英倫政壇地震,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亨利-約翰-坦普爾首相對東方人懷有一種莫名的惡意,這一點,無論是在干涉東印度大陸,開啟第2次鴉片戰爭還是對待大唐王國的北美戰爭等國際問題上,他都是跳的最歡的強硬派。
看看首相先生以往的所作所為吧……
1857年6月,印度人民發動起義,當攻擊當地英國人的訊息傳來,時任外交大臣的坦普爾勳爵力主派科林·坎貝爾將軍帶援兵趕往印度血腥鎮壓。
他還建議把英國東印度公司的權力收歸國有,由國家對印度殖民地實行直接統治,這在1858年印度政府法桉中獲得透過。
1856年10月發生的“亞羅號事件”,是第2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當時,一條名為“亞羅”號的海盜船被清軍扣留,該船為一個臭名昭著的華人海盜所有,曾於兩年前向英國政府註冊,有一個掛名的英籍船長,但船員都是華人。
滿清巡河水師在中國領水上攔截了該船,中國籍船員都被逮捕,但考慮到該船的英國背景,英籍船長被釋放。
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公開宣稱華人侮辱了英國國旗,無禮要求中方道歉,遭兩廣總督葉名琛斷然拒絕。並查出亞羅號登記的執照在三星期前就已到期,因此無權懸掛英國國旗,也不再受國際法的保護。
然而,巴夏禮為了保全顏面拒絕讓步,派出艦隊轟擊葉名琛的住所,導致廣州大片城區被毀,以及當地民眾大量的傷亡。
作為回應,葉名琛釋出公告,號召廣州人聯合起來消滅“英夷”,懸賞要英國人的人頭,城外英國人居住的洋行也被燒為平地。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亞羅號事件”。
當訊息傳到英國,許多內閣大臣都認為巴夏禮的做法不管在法律上還是道義上都屬錯誤,總檢察長也認定巴夏禮觸犯了國際法。
然而,坦普爾勳爵卻庇護巴夏禮,表示下屬的行動不應受到事後批評。
在議會辯論中,下議院的議員科步登和格來斯頓等人從道德的立場上激烈抨擊政府的對策,雙方爭議非常大。
辯論持續到第四天時(1857年3月3日),坦普爾勳爵公開表示;
“議員先生們,這是反英國的感情,簡直是放棄了對自己祖國和同胞的幫助,我從未想到議會中會有人說出這樣的話,什麼都是英國人的錯,和英國為敵做什麼都是對的,而這是不能接受的錯誤想法。”
他進一步宣稱;
若譴責英方做法的提議得到透過,就表示議會投票“拋棄掉了地球另一端的眾多英國臣民,把他們交給一夥野蠻人——這是一夥慣於綁架、謀殺、投毒的野蠻人,大唐王國那些野蠻人在北美已經充分表現出了自己的侵略性。”
該提議最終以六票的優勢獲得透過後,坦普爾勳爵隨即要求女王解散議會重新選舉,他的要求得到滿足。
隨後在國際上,中英之間的危機愈演愈烈,終於導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
亨利-約翰-坦普爾勳爵的強硬立場在英國內極受歡迎,在擔任首相前,他曾經三次在英國內閣擔任重要的外交部大臣,是重量級的黨派大老。
想讓他吃癟可不容易,而這一次內閣會議上,當大多數內閣重臣都站在反對的一面,亨利-約翰-坦普爾首相一定主導的敵視大唐帝國政策遭遇到了空前的挑戰。
一旦談崩了,內閣重要閣僚相繼辭職,本屆內閣將不可避免的倒臺,在多米諾骨牌效應影響下首相先生也將引咎辭職,從而開啟內閣重組的程序。
沉默良久
亨利-約翰-坦普爾首相面色凝重的站起身來,用目光掃視眾人後,語氣沉重的說道;
“先生們,我本人非常珍視與諸位在一起共事的美好時光,為了維護大英帝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