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09章 毒辣的作戰計劃,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一坦普爾首相上任一個多月以後,倫敦便搞出了兩個針對北美的大動靜,這引起了李察的高度關注,他超凡的預感能察覺到暴風雨來臨前的低氣壓,心知這可不是什麼好事兒。
第1個大動靜就是坦普爾首相策動執政黨議員,在英國下議院丟擲了《英屬北美法桉》,該法桉旨在將魁北克、安大略、新斯科舍和新布倫斯維克共同組成統一的自治領。
上述這幾個地區都位於英屬加拿大殖民地開發歷史較久,人口眾多,相對發達的東部沿海、沿五大湖地區。
所轄面積佔英屬加拿大殖民地約16%,但覆蓋了超過69%的人口,上述地區此前都屬於各自為政的零散狀態,合併組建成新的統一自治領以後,其影響力和作用必將產生1+1>2的效果。
坦普爾政府試圖透過此舉,將一盤散沙的加拿大殖民地統合起來,並組建加拿大自治領政府。
在時機成熟的時候
將促成其他加拿大中部、西部和北部各省加入到加拿大自治領政府中來,從而實現統一而有效的殖民統治,共同應對北美亂局。
不得不說,這一招非常厲害。
截止到1859年
整個英屬加拿大殖民地的人口增長到254萬左右,絕大部分集中於東部和緊鄰著美國的五大湖地區邊境地區。
倫敦老謀深算的政客採取這一統合政策,是有成功的前例可循,比如美國;
最初,英國治下的北美十三州就是統合在一起,最後發展壯大演變成如今的美國,有足夠的成功經驗可以借鑑。
從經濟發展程度上來講
美國的發展程度比加拿大高的多,各州之間的經濟聯絡也遠遠比加拿大各地區之間聯絡密切,人員和物資往來頻繁,完全沒有阻礙。
美國獨立時,英屬北美十三州已經形成了統一的市場和認同感比較強的民族意識。
加拿大則和美國不同,由於加拿大相對偏遠,開發程度較低,紐芬蘭、新斯科舍、安大略、魁北克、新不倫瑞克等地是相對獨立的地區,發展程度也不高。
而且在英屬加拿大殖民地內,還存在著法裔居民和英裔居民間格格不入的嚴重矛盾,互相不信任,這也是坦普爾政府捏合加拿大自治領的最大阻礙。
1756年,英法戰爭爆發,英國人用了數年時間打敗了法國人,奪取了法屬加拿大,將法屬加拿大併入麾下,整個加拿大地區都成為英屬殖民地。
為了安撫始終不安分的法國人,英國人頒佈了《魁北克法桉》,承認了法國人在加拿大的特殊地位,賦予了天主教各種特權。
所以,在法裔居民佔多數的魁北克地區,具有很大的獨立自主權力,而魁北克的法國人一直試圖主宰並促成該地區獨立,並且對周邊的幾個偏遠省份有很強的影響力。
綜上所述
《英屬北美法桉》即便執政黨推動議會表決透過,具體實施也面臨不少難題,不是一時半會兒就能見效的政策。
第2個大動靜就是英國政府針對北美政策改弦易轍,突然產生重大變化;
從原本支援並準備承認南方美利堅聯盟國的立場上倒退,轉而支援北方。
這可不是小事,而是足以影響北美局勢的重大政策改變,將會影響一大批歐洲國家跟風。
肉眼可見的改變是北方軍獲得大量的布匹生產軍服,前線部隊一改以前千奇百怪的穿著,統一換上了淺藍色軍服,看起來很像個樣子了。
一掃原本北方軍衣衫襤褸、身上還散發著難聞氣味的印象,東部前線的北弗吉尼亞軍團就是換上統一制服的軍隊,很快就被派上前線戰場。
北方軍原本雜亂的武器裝備迅速得到改善,英制米尼步槍大批次的出現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