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467章 豬隊友,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方針就是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擊敗奧軍主力,清除其羽翼,從而奠定戰場牢牢的優勢地位。竭力避免戰爭陷入泥沼或者僵持局面,致令形勢脫離掌控之中。
普魯士王國首相俾斯麥制定的這一核心政策,得到了普軍徹底執行。
為了能在儘可能短的時間內擊敗敵人,普軍自身承受了較大的傷亡,付出了不菲代價。
易北河兵團的經歷一週的高強度作戰後,連續擊敗薩克森,漢諾威、黑森一加塞爾等邦國軍隊,一路高歌勐進,連戰連捷,背後是付出了自身傷亡達5400餘人巨大代價。
該兵團總兵力只有5.6萬人左右,減員接近十分之一。
這時候
普魯士王國軍隊多年來的備戰努力就見到了顯著成效,損耗的武器裝備源源不斷的透過列車輸送到最近的車站,訓練有素的後被補充兵員同時抵達,為易北河兵團補充新鮮血液。
為了保證這個鋒利的矛頭繼續突破,普軍參謀總部甚至將第2兵團的幾個新兵營補充了過來,有力的保障了易北河兵團的強大攻擊勢頭。
另一方面
深深浸染了騎士精神的德意志各邦國軍隊,在遭遇到易北河軍團大局進攻的時候,採取的不是更有力的憑藉堅固堡壘防守策略,而是主動出擊展開會戰。
總兵力達到2.5萬人的薩克森王國軍隊,聯同6700名黑森一加塞爾士會,放棄了堅固的城堡與石牆防線,在山區丘陵地帶與易北河兵團正面會戰。
此舉固然勇氣可嘉,但蠢不可及。
是役
參戰雙方大軍雲集戰場,傳承貴族風度的薩克森王國君主腓特烈-奧古斯都二世獨騎一馬而來,要求與普軍易北河兵團司令長官馮·法爾肯施泰因將軍單獨對話,邀請普軍先行發動進攻。
馮·法爾肯施泰因將軍斷然拒絕,並且邀請奧軍率先向普軍陣地發動進攻,雙方你推我讓的扯皮了十幾分鍾後,決定雙方同時發起進攻,誰也不落後。
這聽起來不可思議的事情,居然真的發生了。
歐洲自中世紀以來,勇敢無畏,不懼犧牲是最值得稱道的騎士精神,而怯懦膽小會遭到整個貴族社會的鄙視。
中世紀封建領主若要鼓勵追隨者冒死戰鬥,他自己要敢於衝鋒在前,或者至少位於主力軍陣中。
1214年的布汶戰役
法國國王菲利普.奧古斯都和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奧托四世分別處於中軍的第二陣線,且有親兵保護,但戰鬥中兩者都曾落馬、幾乎被殺。
在早些年與英格蘭“獅心王”理查的戰鬥中,法國國王菲利普就被打得落入河中,差點被幹掉了。
英國“獅心王”理查同樣如此,他是大不列顛歷史上最傑出的君主之一,深諳步兵和弓弩手配合的奧妙,在對法戰爭中屢屢獲勝,造就了令敵人膽寒的赫赫威名。
但常在河邊走,哪有不溼腳的呢?
英王理查在法國的一次圍城戰中,像往常一樣勇勐無畏的率軍攻擊,卻被敵人一支弩箭射中幾天後身亡。
這種堪稱魯莽的騎士精神,在歐洲貴族社會影響極為廣泛,盤踞在以城堡和石牆為主的防禦線後面固守,被認為是膽怯無能的行為。
這對視榮譽為生命的貴族而言,簡直比死更讓人難以接受。
清楚了這些歷史,薩克森王國君主腓特烈-奧古斯都二世這番新奇的作為就不足為奇了。
隨後發生的會戰沒有懸念,在戰鬥意志旺盛、訓練有素的普魯士軍隊密集的排槍打擊下,奧軍(注;指參與會戰的邦國軍隊)主力傷亡慘重,很快便崩潰了。
親眼目睹會戰全過程的李察對此深感無語,只能說;勇氣可嘉,但實在太愚蠢了。
腓特烈-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