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389章 狂風號鐵甲巡洋艦,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用過餐點後,秘書處呈上的《1863年國際政策前瞻研究報告之第一冊;神州動盪落幕》業已送達,李察一邊喝著解膩的茶水,一邊翻閱起來……
報告從當前形勢講起;
今年初
同治元年(1862)正月初十日,慈禧太后以同治帝名義釋出上諭,正式宣佈了朝廷“借師助剿”的決策。
所謂“借師助剿”,就是藉助洋人的堅船利炮,剿滅已經持續多年的長毛匪亂。
早在咸豐二年(1852)太平軍進攻楚南時,就有人提出請洋人派“火輪船入江助剿”的建議,因兩江總督沿江閱兵而中止。
第二年太平軍兵臨南京,上海道吳健彰奉巡撫楊文定之命,向上海唐、英、法領事乞援,要求英、唐國兩國兵船開入長江,幫助清軍駐守南京。
那時候
大唐帝國剛剛打贏唐墨戰爭,自家各種麻煩千頭萬緒,是以未曾答應。
第二次鴉片戰爭後,咸豐十年九月,《北京條約》剛一簽字,法使葛羅即向恭親王奕欣表示;法國所有船隻兵丁願悉聽調遣,幫助清廷“攻剿發逆”。
俄使尹格納切夫也提出願為清軍“教鑄槍炮”,並派兵鎮壓太平軍。
當時大唐王國正身陷北美戰爭中,可沒有功夫搭理這邊的事情,最後也不了了之了。
咸豐十一年(1861),英國也表示願助清廷“壓平內亂”。同年6月,在贏得北美戰爭勝利後,大唐帝國態度也終於鬆動了,表示願意“適予援助,恢復和平”。
對此,清廷中許多實力派大臣極表讚賞。奕欣、曾國藩、薛煥等相繼向朝廷建議“借師助剿”。
同年十一月,太平軍攻克寧波、杭州,十二月再次進攻上海,終於使清廷下了最後的,作出“借師助剿”的決策。
得到了列強支援的清廷,迅即在一系列戰場上取得勝利,打的“發逆一退再退,丟城失地,已然潰不成軍矣!”
李鴻章聘請唐國教官,編練了數千名按照新式兵法訓練的長槍兵,號稱“淮軍”,率領開到安慶與原湘軍程學啟、郭松林部合併,總數約7000人。
不久後,李鴻章率淮軍由安慶乘英國輪船開赴上海,置大營於近郊新橋,與英法唐干涉軍、華爾洋槍隊在奉賢、松江、青浦一帶圍剿太平軍。
其採取“剿撫兼施”策略向太平天國蘇南地區進攻,步步為營。
李鴻章招降常熟、昭文、太倉一帶太平軍守將,會同“常勝軍”攻陷太倉、崑山等地。
隨後攻陷蘇州、無錫,二月奪取浙江嘉興,四月攻陷江蘇常州、丹陽,取得一系列大勝。
六月天京陷落後,李鴻章率淮軍配合湘軍攻取浙江湖州,繼而率軍奔赴安徽、江西、福建等地鎮壓太平軍餘部。
在鎮壓太平天國過程中,李鴻章大量購置洋槍洋炮,僱用外國軍官裝備、訓練淮軍,迅速擴充至六、七萬人。
這二年,李鴻章率淮軍在山東、河南、湖北、江蘇和直隸地區鎮壓了東、西捻軍,表現異常搶眼。
十月,太平天國陳得才部在安徽霍山黑石渡為清軍僧格林沁部所敗,部下馬融和七萬餘人降敵,祜王藍成春被叛徒出賣遇難,陳得才服毒自盡,餘部由遵王賴文光等率領與捻軍合併,但已經大勢已去。
1862年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後,先後抽調淮軍軍官赴唐國學習,並在天津設立水師學堂、北洋武備學堂,培養淮系將領,使淮軍成為中國第一支新式裝備的武裝力量,並形成了在清末一支重要軍事力量。
總體而言
在曾國藩,曾國荃,左宗棠,李鴻章等清庭重臣的圍剿下,天京陷落後,以太平天國為標誌的這一次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走入窮途末路,清廷“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