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34章 開發新幾內亞島,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看到陛下心情好,願意額外的多聊幾句,秘書處長柳賢君打蛇隨棍上的附合道;“各地官員不盡心也不行啊,王國統計局直屬於王國政府,再加上稅收這道硬槓子可做不了假,只有全力發展經濟才是正道。”
“必須要落實離任官員審計工作,做好監督和審查,徹底杜絕官員的僥倖心理,發現一起就要嚴厲查處一起,絕不姑息,殺雞儆猴,斬斷官吏隊伍不該有的心思。”李察再次囑咐道。
“啟奏陛下;微臣以為大唐王國的吏治遠勝於當今世界各強國,以行動力強,效率高,清廉公正而著稱,實可謂諸國表率矣!”
“這是一套制度互相制約的結果,官員任期有目標,有考核,有審查,有監督,離任有審計,上任有公示,形成了一整套制約制度。再加上高薪養廉制度,這就推高了犯罪成本,目前看來執行的很不錯。”李察頗為得意的說道。
他端起杯子來悠然的喝了兩口茶水,心情相當不錯。
大唐王國從建國之初開始,就致力於全套照搬英國式的公務員制度,將選舉官吏和職務官吏區分開來。
在條件成熟後,逐漸引入後世被證明非常有效的官吏監督制約機制,使吏治日臻完善,為全國經濟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行政制度保障。
治理一個國家,靠哪一個人肯定不行。
如果想讓國家長治久安,日漸繁榮,一整套清明的吏治必不可少,可以說是一個強國的基礎體制,也是監督並稽核官員隊伍不可或缺的機制。
大唐王國的吏治從一開始路子就走對了,他並不追求明太祖朱元章實行的嚴刑酷法,也不照搬滿清的養廉銀製度,而是在英國式吏治上有所創新,從而變得更有效率,更清廉,更適合朝氣蓬勃的大唐王國。
英國的吏治有其高明的地方,數萬公務員隊伍普遍素質較高,殖民全球全球的效率遠勝於法國,荷蘭,西班牙,比利時,葡萄牙這些老牌殖民強國,已經得到世所公認。
但英國吏冶的缺點也很明顯,由於監督制度的不完善和缺乏離任審計,貪汙腐敗嚴重,決策效率低下,推諉扯皮司空見慣,得過且過的慣性思維已經成為主流。
這也是英國社會自19世紀中葉以來,日漸趨於保守的主要原因,工商業不思進取,學界和科技界保守僵化,漸漸落後於時代的發展,幾乎成為“老頑固”的代名詞。
有不好的一面,自然有好的一面。
英國的選舉官接受全民監督,在任期內做的好不好,選民心中自然有一杆秤,每一屆新政府上來都想做點事兒,這也讓大英帝國這個僵化的社會氛圍有了一些朝氣。
大唐王國的吏治汲取了有益的養分,那就是確立了選舉官和職務官的區別,能夠達到現在這麼好的效果,主要手握著三張王牌。
通俗的講;
選舉官包括內閣,上議院和下議院議員,各省市長官和副長官及各部門主要官員,獨立檢察官,地區主審法官等等,都需要透過全國及省市縣級選舉產生,有固定任期並接受議會和選民監督。
職務官就是公務員隊伍,包括全國及省市各部門的副職官員(注:不含高官,副市長,副縣長,副鎮長),比如內政部副大臣,就是由經驗豐富的職務官擔任,不管內政部長如何輪換,副大臣在任內沒有重大過錯,只會調換崗位,不會免職。
王國政府副大臣這一級別,就是職務官隊伍的天花板。
唯一的例外
是王室秘書處任職的官員,他們統一屬於內庭,性質上是內臣,可以理解為王室的家僕,其薪金和職務任免完全由內庭決定,與王國政府無關。
這樣一來
在選舉官和職務官之間,就擁有了涇渭分明的一道界限,互相制衡,互相監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