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11章 “奮勇”號帶來的技術革新,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傳統風帆、木殼,其龍骨脅骨骨架用了鐵製,再釘上木板,這樣不依賴很長的巨大樹木也能把船造得很大。

“勇士”號還是風帆動力為主,蒸汽動力效率很低,載煤也不夠多,僅靠蒸汽動力續航力不足。

海面有風時靠風帆航行,就吊起螺旋槳減小水下阻力,需要蒸汽時再把螺旋槳吊下去裝上。

這一上一下拆裝螺旋槳的操作,得耗費600名水手人力。

英國“勇士”號在傳統風帆木艦基礎上,在水線貼了一層長65米,高1.8米,厚114毫米的水線裝甲“腰帶”,上下兩層炮房,每層整齊一排側舷炮。

這種佈局的鐵甲艦,也被稱為舷側炮門鐵甲艦,是 19世紀中葉海軍強國的主流戰艦。

這種戰艦幹舷高,排水量大,加裝了水線裝甲以後更扛揍,是世界海軍強國英法等國的主流戰艦,一時間蔚為風行。

憑心而論

英法等國大噸位的舷側炮門鐵甲艦火力旺盛,防禦力強,其戰鬥力遠非大唐王國的豆丁蒸汽巡邏艦可比,雙方壓根不在一個層次上。

“奮勇”級蒸汽鐵甲巡邏艦就是名字好聽,其實沒有裝甲,那就是薄鐵板建造的巡邏艦,對付海盜船還可以,對付大噸位戰艦就力有不逮了。

這型艦的定位就是沿海巡邏,打擊海盜與緝私,護漁等日常任務,偶爾對付一下中美洲小國,也就足夠了。

指望它與海軍強國幾千噸的大艦對抗,那純屬老壽星吃砒霜……活得不耐煩了。

本著循序漸進的原則,大唐王國海軍已經聘請英國著名艦船設計師歐文-傑思羅布爵士為總設計師,在汲取“奮勇”級蒸汽鐵甲巡邏艦設計成功的基礎上,探索下一步千噸級蒸汽鐵甲護衛艦的設計理念。

在“奮勇”蒸汽鐵甲巡邏艦,“勇士”舷側炮門鐵甲艦出現的同時,世界各國海軍五花八門的鐵甲艦設計紛紛出現,奇葩艦型腦洞大開,簡直讓人歎為觀止。

尤其是美國南方的半潛鐵甲艦“弗吉尼亞”號的佈局就是如此,該艦劃時代的完全取消了風帆,純靠蒸汽航行,航速十分緩慢,只有5節。

其露出水面部分全部鋪設鐵甲,但是鐵甲高度很低,這使得“弗吉尼亞”號船幹舷十分低矮,經常被海浪上浪沒過,遠洋航行能力極差。

一個大浪打過來,興許船就沉沒了。

美國北方的“班長”號就更加極端了,整個船體幾乎全部沒入水下,就留一個鐵腦袋在水上,這樣可以儘可能的減小鐵甲重量。

這種設計的缺點也很明顯;

“班長”號幾乎就是條半潛船,整體造型與潛艇差不多,適航性極差,幹舷幾乎為零,儲備浮力極低,稍微進點水可能就沉了。

在這個時代鐵甲很重,沒法安裝太多。

要麼幹舷很低,容易上浪,但這樣可以減小鐵甲覆蓋面而減輕裝甲重量,且可以降低重心保證穩性,美國是這種船型的代表性實踐者。

要麼幹舷高,不容易上浪,適合遠洋,但是隻能覆蓋一層鐵甲“腰帶”保護水線,上身沒法保護全身,只能重點保護水線部分不被洞穿。

世界海洋霸主英、法等國,採用的就是這一類設計,大唐王國緊隨其後,在英法等國的設計基礎上又有所創新,走出了一條令人眼前一亮的新道路。

這期間

李察實在沒忍住,從系統商店中兌換出哈維鋼的配方,作為通用重工業控股公司旗下桃源特種鋼鐵冶煉廠的拳頭產品,很快以其優良的效能行銷全世界。

英國,法國,普魯士,撒丁王國建造新型裝甲艦艇,都少不了從大唐王國購買哈維鋼,這促使桃源特種鋼鐵冶煉廠迅速成長為世界鋼鐵業著名企業,帶來滾滾財源。

在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歷史小說相關閱讀More+

黑蓮花嬌養守則

十六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