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176章 走別人的路,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李察可是賊精的人,現在已經是1849年了,柯爾特武器公司從研發到量產新型火炮怎麼也得要兩三年時間,正好能夠趕得及1853年爆發的克里米亞戰爭。
到時候,就可以狠狠的大賺一筆。
克里米亞戰爭可以說是世界大戰的一次預演,戰況空前的慘烈,以沙俄為一方,英、法、撒丁王國和奧斯曼為另一方,雙方參戰軍隊皆以百萬計,那真是打的屍山血海,山河變色。
這場戰爭不關乎大唐王國鳥事兒,卻是一次很好的賺錢機會,斷然不容錯過。
李察提供給塞繆爾-柯爾特伯爵的火炮設計思路,只領先這個世界科技線幾年時間而已。
用不了多久
在克里米亞戰爭爆發後,英國勳爵阿姆斯特朗在克里米亞戰爭期間,即1854年便設計生產出了一門試驗性質的3磅後裝線膛炮。
此項設計在範圍和精度兩方面都很成功,並於1858年被英國政府採用,大規模列裝海軍和陸軍部隊。
英國政府之所以沒有立刻列裝這種先進的火炮,是因為阿姆斯特朗剛剛研發出的3磅後裝線膛炮只是試驗性質,既沒有能力大規模量產,也沒有可能生產裝備更大口徑火炮。
火炮口徑越小,膛壓越低,研發生產難度越小,反之則越大。
不客氣的說
大口徑野戰炮和艦炮,生產研發都是以年為單位,需要很強的技術力量攻關,可謂是國之重器。
阿姆斯特朗火炮是世界上最早出現的後裝線膛炮,它具有一些滑膛炮和前膛炮所沒有的優點:
即從後部裝填炮彈,採用一個立楔式炮閂,被稱作‘阿姆斯特朗螺絲”的緊固大螺栓頂緊。
該火炮裝填炮彈更為簡便迅速,炮膛內壁刻有螺旋膛線,發射的錐形炮彈可高速旋轉,使得火炮具備更高的精確性,射程較滑膛炮更遠。
而這一切
正是李察希望柯爾特火炮所具有的先進效能,領先一步是勝利,領先兩步就是神經了。
秉承著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的原則,李察絲毫沒有心理負擔的點醒天才的武器設計師塞繆爾-柯爾特,
這畢竟是自家的買賣,總要關照不是嗎?
若歷史沒有改變
英國阿姆斯特朗勳爵依靠1854年的3磅後裝線膛火炮發明,繁衍發展出世界頂級的阿姆斯特朗公司,以生產先進火炮聞名於世,暢銷世界百餘年。
現如今,他也只能靠邊站了。
李察已經完全計劃好了,等到柯爾特武器公司的後裝線膛火炮研發成功,大唐王國立刻就下大訂單,實行超額採購。
不管是6磅炮,12磅炮,20磅炮,30磅炮還是50磅炮,全都投入重金大規模收儲,部分裝備海岸要塞,鳳凰要塞和紅巖山谷要塞,部分收儲於陸軍倉庫中。
等到克里米亞戰爭一開打,哼哼……
巨大的商機就來了,李察可以把這種先進火炮賣給普魯士人和法國人,就不相信英國佬不上鉤,不著急,不慷慨解囊的大采購……
屆時,新型的柯爾特火炮將會大規模湧入市場,先行以高價格獲取暴利,然後大幅降價佔領市場,斬斷其他武器廠家生產仿製品的妄想。
沒有需求,還仿製個屁呀?
這年頭手腳不快,連塊狗屎都吃不上熱乎的。
這些生意經,暫時和塞繆爾-柯爾特伯爵說不著,這貨儘管搗鼓著科技發明就行了。
很多人以為後膛炮是一種比前膛炮先進的火炮,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在15世紀到16世紀,幾乎所有歐洲的野戰火炮都是後膛裝填的,與現代後膛炮不同,幾百年前的後膛炮使用楔子炮尾元件來封閉炮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