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無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第263章 戰爭衝動,狂野北美1846,葡萄無牙,藏書網),接著再看更方便。
請關閉瀏覽器的閱讀/暢讀/小說模式並且關閉廣告遮蔽過濾功能,避免出現內容無法顯示或者段落錯亂。
別人都把新舊兩位總統的公開矛盾當成笑話看,這種戲碼可不多見,若沒有別的爆款熱點新聞出現,足夠歐美上流社會將這個愉快的話題持續到聖誕節。
幸災樂禍的英國《泰晤士報》將其稱為;“美國前後二任總統撕下彬彬有禮的紳士面具,是迄今為止最高階別的公開對罵……”
大唐王國《洛杉磯時報》也公開報道了這一訊息,鑑於唐美兩國作為北美地區公開的戰略競爭對手,兩國間的外交關係尚未正常化,因此帶有明顯的批評調門。
報道稱;
“現任總統富蘭克林-皮爾斯和即將上任的新總統詹姆斯-布坎南先生,用粗俗的俚語問候對方家人,顯然在引領一股奇怪的低俗風潮。
這將進一步加深歐洲人對北美牛仔粗俗野蠻的印象,這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都難以改變,不能不說是一個北美國家的悲哀。
總統作為國家最高政治領導人,代表著國家的形象和尊嚴,這種反面的表率作用,讓人們不禁要問一聲;美國牛仔到底怎麼了?”
別人看的是熱鬧,李察卻從中察覺到一絲別樣的味道。
詹姆斯-布坎南如此迫切的伸手政、軍兩界事務,到底想幹什麼?
從此人參與總統競選發表的公開政治主張可以看出,詹姆斯-布坎南是個激進的白人擴張主義者,對美利堅的天賦使命有著迷一般的迷戀。
他多次宣揚一旦上臺後,將會不惜手段重塑美利堅的榮光,拿回北方六州立地,對外政策展現出積極強硬的立場。
而這番強硬言論,贏得了相當多美國民眾的擁護,也讓他獲得了更廣泛的支援,從而以較大優勢擊敗總統競選對手,獲任美國第16屆總統。
總而言之,這是個危險分子。
詹姆斯-布坎南之所以在原本美國曆史上籍籍無名,是因為美國前任總統已經把該打的仗都打完了,該擴張的領土全都囊括下來,沒他什麼事兒了。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yeguoyuedu. 安裝最新版。】
繼續擴張下去,要麼就是把墨西哥徹底滅了,要麼就是北上入侵加拿大,掀起第2次英美戰爭。
在剛剛結束的歐洲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率領著法國,唐國,奧斯曼帝國和撒丁王國組成的聯軍,狠狠教訓了傲慢的西伯利亞熊,展現了鐵腕手段。
這應該是促使美國政策轉變,身段變得更柔軟的直接原因之一,但絕不是全部。
英美《波特蘭貿易條約》的簽署,就是這一政策轉變的鮮明例證,美方在各方面都做出了大幅度妥協,包括一直堅持的工業產品高關稅,都有程度不同的削減,體現了美方政府的政策改變。
這些是表面能夠收集到的北美地區動向,再結合當今美國政壇這場鬧劇,讓李察咂摸出了不一樣的異味兒……
英國在贏得歐洲克里米亞戰爭勝利後,國家威望大漲,進一步鞏固了其“歐洲仲裁者”地位,一時間風頭無兩,步入維多利亞最輝煌時代。
但真要講英國對北美的影響力,其實也就那麼回事兒。
美國南北紛爭由來已久,英國在裡面攪東攪西已經不是什麼秘密,而是世所皆知的公開訊息,傲慢的英國人對此也不加掩飾。
以北方為主的美聯邦上層對倫敦那真是各種吐槽和怨恨,唯獨沒有懼怕,從獨立戰爭再到“門羅政策”,再到如今美國政府的各種表現,足以說明這一點。
既然如此的話
英美雙方簽署《紐波特貿易條約》,美方在條約中做出了實質性的退讓,滿足了英國主張的自由貿易大多數要求,這是為什麼呢?
李察反覆思量後,得出的答桉讓他也感到吃驚。
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